时间: 2025-05-08 23:30: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23:30:10
求成虐执四三年,一木难支大厦颠。
致死存孤思杵臼,恃强轻敌笑苻坚。
国家未免中衰者,日月何妨薄食焉。
今日一成终祀夏,艰难启圣赖皇天。
这首诗表达了对时局的感慨和对国家前景的忧虑。诗人经历了三四年的艰难追求,发现一根木头难以支撑一座摇摇欲坠的大厦。即使内心有孤独的思考与反省,也徒劳无功,傲慢自大的敌人苻坚在强大的表象下却被笑看。国家的衰败难以避免,日月的轮回又何妨我们苟且度日。今天的成就终于可以祭祀夏朝的先贤,这一切都依赖于上天的庇佑。
洪皓,字士亨,号澄江,宋代诗人,曾任官职,因其作品多描绘时局、抒发个人情怀而闻名。
此诗作于动荡不安的时代,国家频遭外敌入侵,民生困苦。诗人以个人遭遇反映国家命运,表达对未来的忧虑与希望。
洪皓的《次观表文韵 其一》是一首深具历史感和现实感的诗作,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思考。诗中“求成虐执四三年”一开篇便表明了诗人对追求成功过程中所经历的艰难与痛苦。紧接着“一木难支大厦颠”,则用形象的比喻揭示了国家和个人面临的困境,暗示着脆弱的基础无法支撑起庞大的事业。
诗中提到的“致死存孤思杵臼”,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反思与对命运的无奈。在面对强敌时,诗人用“恃强轻敌笑苻坚”表达了对强权的讽刺与对弱者的同情,反映出历史的循环与人性的复杂。
“国家未免中衰者,日月何妨薄食焉”,进一步深化了对国家衰败的忧虑,并用“日月”来象征时间的流逝,暗示即便生活清贫,生命的轮回依旧存在。最后一句“今日一成终祀夏,艰难启圣赖皇天”则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结合,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与对命运的寄托,展现出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诗歌通过对个人经历与国家命运的反思,表达了在动荡不安的时代中对未来的忧虑与希望,揭示了历史的循环与人性的复杂,展现出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诗中提到的“苻坚”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A. 三国时期的蜀汉后主
B. 前秦的皇帝
C. 南北朝的王朝
D. 唐朝的皇帝
“一木难支大厦颠”这一句中,“木”象征什么?
A. 强大的力量
B. 脆弱与无力
C. 国家繁荣
D. 人生的希望
诗人通过“恃强轻敌”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强敌的敬畏
B. 对强权的讽刺
C. 对和平的向往
D. 对历史的反思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洪皓的诗更显忧虑,李白则强调豪情与壮志。两者都反映了对社会时局的关注,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