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僧游越》

时间: 2025-05-04 10:54:34

诗句

麻衣年少雪为颜,却笑孤云未是闲。

此去若逢花柳月,栖禅莫向苎罗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54:34

送僧游越

作者: 施肩吾 〔唐代〕

原文展示:

麻衣年少雪为颜,却笑孤云未是闲。
此去若逢花柳月,栖禅莫向苎罗山。

白话文翻译:

这位年轻的僧人身着麻衣,面容如雪般洁白,然而他却笑称孤云并非无所事事。若是此行能遇到花开柳绿的美好时节,愿他在禅修时不要去苎罗山。

注释:

  • 麻衣:用麻制成的衣服,通常指代僧人或隐士的简朴装束。
  • 年少:年轻,意指诗中描绘的僧人。
  • 雪为颜:形容僧人面容洁白,如雪一般。
  • 孤云:比喻孤独的人,诗中提到的孤云暗示着他对独处的看法。
  • 苎罗山:山名,可能寓意着世俗之事或繁杂的环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施肩吾,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与人情。
创作背景: 此诗写作于施肩吾与一位年轻僧人的送别场景,表达了对其出游的祝福与对隐士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送僧游越》是一首描写与年轻僧人分别的诗,透过细腻的笔触表现出对僧人生活的思考与祝福。诗中“麻衣年少雪为颜”的开头,传达出年轻僧人的清新气质,似乎在告诉读者,修行不分年岁,心灵的洁净才是最重要的。接下来的“却笑孤云未是闲”,则展现出僧人对孤独的淡然态度,似乎在表达修行的意义并不在于世俗的忙碌,而在于内心的宁静与自在。最后两句“此去若逢花柳月,栖禅莫向苎罗山”则是对未来的美好期望,期盼他在花开柳绿的时节能够心无旁骛地静心修禅,而不是去苎罗山那样的繁杂之地。整首诗流露出一种禅意十足的哲理,既有对人生的感悟,又不乏对友情的珍视,构成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情感表达。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麻衣年少雪为颜”:描述年轻僧人,强调其朴素与清雅。
    • “却笑孤云未是闲”:表达对孤独的理解,认为孤独不等于无所事事。
    • “此去若逢花柳月”:暗示未来的美好,期待与自然的和谐。
    • “栖禅莫向苎罗山”:提醒修行者专注于内心的宁静,避免世俗的纷扰。
  • 修辞手法:

    • 比喻:“雪为颜”形象地描绘出僧人的清纯。
    • 对仗:“花柳月”与“苎罗山”形成鲜明对比,体现出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年轻僧人即将出游的祝福,表达了对修行生活的理解与珍视,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哲思。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麻衣:象征简朴与清净。
    • 孤云:象征内心的自由与独立。
    • 花柳月:象征美好和谐的自然景象。
    • 苎罗山:象征世俗的纷扰与复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麻衣”指的是什么?

    • A. 诗人的衣服
    • B. 僧人的衣服
    • C. 文人的衣服
  2. “栖禅莫向苎罗山”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对世俗生活的向往
    • B. 对修行的专注
    • C. 对花柳月的赞美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早发白帝城》李白

诗词对比:

  • 施肩吾的《送僧游越》与王维的《鹿柴》都描绘了隐逸生活的宁静与自然美,但在情感表达上,施肩吾更注重对友人的祝福,而王维则更侧重于对自然的沉醉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
  • 《中国古典文学史》

相关查询

送金华何生还乡觐省 其二 旅兴 其二十一 普济寺遣怀 寄江西黄伯善兄弟 再用韵荅严衍二上人 其一 寄题契世本东溪渔唱亭 次韵和石末公九日无菊诗 秋日即事 其九 菩萨蛮 至婺州闻官军自温处之江东所过皆空遂从间道还乡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阴竹 跃飞 糸字旁的字 病字头的字 锦胸绣口 长生久视 采字旁的字 一丝没两气 神怿气愉 惩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肠液 包含脾的词语有哪些 指甲心儿 火字旁的字 槐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令人寒心 沙米 邑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