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端午东湖观竞渡》

时间: 2025-07-29 20:30:51

诗句

记得当年年少时,兰汤浴罢试新衣。

三三五五垂杨底,守定龙舟看不归。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9 20:30:51

原文展示:

记得当年年少时,兰汤浴罢试新衣。三三五五垂杨底,守定龙舟看不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回忆了作者年轻时的端午节,洗完澡后试穿新衣,和朋友们在垂杨树下聚集,守在龙舟旁观看比赛,心中满是期待和兴奋。


注释:

字词注释:

  1. 兰汤:指用兰草煮的汤,古人端午节时常用来沐浴,寓意驱邪避病。
  2. 新衣:指在端午节时穿的新衣服,象征着新的开始和节日的庆祝。
  3. 三三五五:形容人数不多,聚集在一起,体现出一种轻松的聚会氛围。
  4. 垂杨:指垂柳,古代常用于描绘春夏景色,增添了诗的意境。
  5. 龙舟:端午节的传统活动,象征着竞渡,表现出节日的热闹与传统。

典故解析:

  • 端午节:古老的传统节日,纪念屈原,包含了赛龙舟、吃粽子等习俗。
  • 龙舟竞渡:源于对屈原的纪念,龙舟赛是端午节最重要的活动之一,象征团结和力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黎廷瑞,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描绘生活场景和感情为主,作品多数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时光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端午节,表达了作者对青春岁月的怀念和对传统节日的热爱,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节日的重视与欢庆气氛。


诗歌鉴赏:

《端午东湖观竞渡》是一首充满青春气息的怀旧之作,诗人通过简单的场景描绘,展现了端午节的丰富内涵。首先,诗歌开头的“记得当年年少时”直接引入了回忆的主题,带有一种温柔的怀旧情感。接着,诗人提到“兰汤浴罢试新衣”,将节日的习俗与个人的经历结合,体现了节日的仪式感和生活的乐趣。

在描绘场景时,诗人用“三三五五垂杨底”生动地展现了年轻人们在柳树下聚会的情景,表现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最后一句“守定龙舟看不归”更是将观赛的紧张与期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竞渡活动的热情和对未归者的思念。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端午节的传统习俗,还通过个人的视角表达了对青春和时光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记得当年年少时:引子,唤起读者对青春的联想,表达怀念。
  2. 兰汤浴罢试新衣:描绘了节日的习俗,表现出对节日的重视。
  3. 三三五五垂杨底:描绘聚会的人数与环境,营造出轻松氛围。
  4. 守定龙舟看不归:展现了观看龙舟赛的紧张与期待,深化主题。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三三五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如“兰汤”、“龙舟”,分别代表节日习俗和传统活动,富有象征意义。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对青春岁月的怀念与对传统节日的珍视,折射出个人与集体、过去与现实的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兰汤:象征着纯洁和健康,体现了节日的文化内涵。
  2. 新衣:象征新的开始和期望,寓意着青春的活力。
  3. 龙舟:象征着团结与竞争,体现了节日的热闹与欢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是什么? A. 赛龙舟
    B. 吃月饼
    C. 拜年
    答案:A

  2. 诗中提到的“兰汤”主要用于什么? A. 饮用
    B. 沐浴
    C. 烹饪
    答案:B

  3. 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A. 忧伤
    B. 怀旧
    C. 愤怒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端午日赐衣》:同样描绘了端午节的情感和习俗。

诗词对比: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两首诗都通过个人的视角展现了节日的情感,但《端午东湖观竞渡》更侧重于团聚与节日气氛,而《早发白帝城》则强调离别与旅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诗鉴赏辞典》
  2.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3. 《古诗词赏析指南》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平城下 夜坐吟 北中寒 画角东城 感讽五首 勉爱行二首送小季之庐山 杂曲歌辞。十二月乐辞。十一月 龙夜吟 莫愁曲 艾如张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茅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卜字旁的字 恪敬 包含滂的词语有哪些 尢字旁的字 废话连篇 柑橘 吆卖 酌夺 衣被群生 一哄而上 齊字旁的字 禄无常家,福无定门 王字旁的字 谷字旁的字 桤木 来去匆匆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