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花时留郡归已初夏事六首》

时间: 2025-04-30 11:42:25

诗句

正是花时坐弗邀,出门新绿满江臯。

池塘滟滟鸣姑恶,草树阴阴度伯劳。

宿酒转添胸磊磈,游丝欲乱鬓萧骚。

西畴昨夜春膏满,免得人间费桔槹。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1:42:25

原文展示:

正是花时坐弗邀,
出门新绿满江臯。
池塘滟滟鸣姑恶,
草树阴阴度伯劳。
宿酒转添胸磊磈,
游丝欲乱鬓萧骚。
西畴昨夜春膏满,
免得人间费桔槹。

白话文翻译:

正是花开的时节,我却没有被邀请,
出门时,新绿已满江边的小山。
池塘波光粼粼,传来姑苏的鸟鸣,
草木遮阴,伯劳鸟在其间穿梭。
宿醉的酒意,愈加让我心中郁结,
空中的游丝,仿佛要乱我的鬓发。
昨夜春雨滋润了田畴,
免得人间白白浪费了桔槹。

注释:

  • 花时:指花开盛期,春季的象征。
  • 弗邀:没有被邀请。
  • 江臯:江边的小山。
  • 滟滟:形容水波荡漾的样子。
  • 姑恶:指姑苏的鸟鸣,可能是特指某种鸟类。
  • 草树阴阴:形容树木繁茂,阴影重重的景象。
  • 伯劳:一种鸟,常常栖息于树木间。
  • 宿酒:指宿醉,酒意未消。
  • 胸磊磈:形容心中郁结、烦闷的状态。
  • 游丝:指空中飘荡的丝线,象征着纷乱的思绪。
  • 西畴:西边的田畴。
  • 春膏:春天的雨水,象征滋润万物的甘露。
  • 桔槹:指一种植物,常用于比喻生活的琐碎与繁杂。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姑苏”,是指江苏省的古称,因其水乡秀丽而闻名。伯劳鸟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宿醉的描写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春天的热爱,也有对现实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黎廷瑞,字中和,号梅谷,宋代著名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与自然景观描写而闻名。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初夏时节,诗人感受到春天的余韵与夏日的来临,心中对自然美的向往与自我的困惑交织在一起。

诗歌鉴赏:

《花时留郡归已初夏事六首》展现了诗人对春夏交替的细腻感受和对生活的深层思考。诗的开篇便以“正是花时”引入,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但随即转入“坐弗邀”,表达了一种孤独与被排斥的情感。接着,诗人描绘了出门所见的“新绿满江臯”,既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美丽,又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失落。

“池塘滟滟鸣姑恶”,描绘了水波荡漾与鸟鸣的声音,展现了自然的和谐与生机;而“草树阴阴度伯劳”则通过阴影的描写,营造出一幅宁静却又略显压抑的画面。此时,诗人的情感逐渐显露出内心的挣扎——“宿酒转添胸磊磈”,不仅是醉酒后的烦闷,更是对生活的无奈与思考。

最后两句“西畴昨夜春膏满,免得人间费桔槹”则以春雨滋润田畴为结尾,象征着希望与新生,尽管现实生活中有着种种琐碎与烦恼,春天的滋润仍然带来一丝慰藉。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中交织,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正是花时坐弗邀:花开的季节,自己却没有被邀请,暗示孤独。
  • 出门新绿满江臯:走出门外,新绿的景象映入眼帘,描绘生机。
  • 池塘滟滟鸣姑恶:池塘水波荡漾,鸟鸣声清脆,感受自然的美。
  • 草树阴阴度伯劳:草木茂盛,伯劳鸟穿梭其中,体现春天的生机。
  • 宿酒转添胸磊磈:宿醉的酒意愈发加重心中的郁结,表现内心烦闷。
  • 游丝欲乱鬓萧骚:空中游丝飘荡,似乎要扰乱自己的思绪与发丝。
  • 西畴昨夜春膏满:昨夜春雨滋润了田畴,隐喻生活的希望。
  • 免得人间费桔槹:暗示生活中琐碎的烦恼与浪费。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春膏”比喻春雨,表现春天的滋润。
  • 拟人:如“游丝欲乱”,赋予游丝以情感,表现思绪的纷乱。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与美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无奈,展现了自然的美与内心的孤独,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美好与希望。
  • 新绿:代表生命的勃发与生机。
  • 水波:象征着心中的波动与情感的流动。
  • 草树:象征自然的繁茂与生命的延续。
  • 游丝:象征纷乱的思绪与内心的迷茫。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伯劳”是指什么? A. 一种鸟
    B. 一种花
    C. 一种树

  2. “宿酒转添胸磊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烦闷
    C. 惆怅

  3. 诗中的“春膏”指的是什么? A. 春天的阳光
    B. 春天的雨水
    C. 春天的花瓣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现春天的景象与人生的感慨。
  • 李白的《月下独酌》:探讨孤独与内心的情感。

诗词对比

  • 比较黎廷瑞的《花时留郡归已初夏事六首》与杜甫的《春望》,前者侧重于个人情感与自然的描绘,后者则更多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关怀。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
  • 《诗词的美与意境》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赠别归安周县丞二首 其一 与家侄季高夜语用毛内相韵 家弟元成将参部来取别是夕忽梦与元成跨马并行隐隐闻车毂声如在道途觉而作诗并以赠行 赠道人王生一首 方时敏寄和诗复用韵报之并简季高理前止酒之语季高尝梦萧相国戒勿饮酒 其二 方时敏寄和诗复用韵报之并简季高理前止酒之语季高尝梦萧相国戒勿饮酒 其一 天长道中作饥来驱我去二首寄呈刘卢二御史 其二 眼儿媚 临江仙(饯别王景源赴临江军) 虞美人(族兄无言召)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母金 米字旁的字 尸字头的字 陈词滥调 紧锣密鼓 竹椠 单人旁的字 无字旁的字 燥急 齊字旁的字 动中肯綮 开国济民 杂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秦智虞愚 包含内的词语有哪些 利鋭 无心出岫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