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9:14: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9:14:07
《谒金门·归去去》
作者:赵与〔宋代〕
归去去。风急兰舟不住。梦里海棠花下语。醒来无觅处。薄幸心情似絮。长是轻分轻聚。待得来时春几许。绿阴三月暮。
归去吧!乘风急行的小船不停地前行。梦中与海棠花下轻声细语,醒来却无处可寻。薄情的心情如同飘散的絮状物,总是轻易的分离与聚合。等待春天到来时又有多少时光呢?只剩下三月的绿荫渐渐消逝。
赵与,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表现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自然美的赞美。其诗风多用清新、婉约的语言,善于捕捉瞬间的情感。
《谒金门·归去去》创作于赵与对人生的感悟之时,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无常的感叹,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的思考。
《谒金门·归去去》是赵与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个人情感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开头“归去去”便揭示了归乡的渴望与追念,带有一种急切感。接着“风急兰舟不住”描绘了旅途的匆忙与不息,表现了对人生如旅的感慨。
“梦里海棠花下语”不仅仅是对美好记忆的追溯,也暗示着梦境与现实间的失落。“醒来无觅处”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失落感,反映出对过往时光的惋惜与无奈。接下来的“薄幸心情似絮”,以“絮”作为比喻,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轻浮与无根,令人感同身受。
整首诗在情感上表现出一种对人生无常的敏感与思考,尤其是“待得来时春几许”的提问,更是引发读者对时间流逝的深思。最后一句“绿阴三月暮”则以象征手法,暗示春天的结束,也反映出人生的一个阶段即将过去,留下的是淡淡的惆怅。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人生与时间的思考,在美好与失落之间徘徊,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无奈,引导读者反思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诗中“归去去”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薄幸心情似絮”中的“絮”指的是什么?
诗末“绿阴三月暮”有什么象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