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怨情》

时间: 2025-04-23 00:42:33

诗句

美人捲珠帘,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0:42:33

原文展示:

美人捲珠帘,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白话文翻译:

美人卷起珠帘,深深坐着眉头紧锁。
只见她泪痕湿透,不知道她心中恨的是谁。

注释:

字词注释

  • 美人:美丽的女子。
  • 捲珠帘:卷起装饰华丽的帘子,象征隔绝外界。
  • 深坐:坐得很沉稳,表现出一种无奈或忧郁的状态。
  • 颦蛾眉:皱眉,眉毛像蛾子一样,形容女子愁苦。
  • 泪痕湿:眼泪留下的痕迹,表示她在哭泣。

典故解析: 此诗中并没有直接引用明确的典故,但“美人”与“泪痕”的意象常见于古代诗词中,通常代表爱情的苦楚、离愁别绪。李白的诗中常常表现出对美人、爱情的向往与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他的诗歌以豪放、奔放、清新而著称,常常表达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美人的热爱。

创作背景: 《怨情》是在李白的创作生涯中,可能反映了他对爱情的思考和对美人深切的怨恨与无奈的情感。诗中透露出一种浓烈的情感,可能与他个人的情感经历有关。

诗歌鉴赏:

《怨情》通过简练的语言,表现出一种深沉而复杂的情感。开头“美人捲珠帘”,便引人入胜,珠帘的卷起不仅是物理上的动作,更象征着一种情感上的封闭与隔绝。紧接着的“深坐颦蛾眉”,则将美人的孤独与愁苦展现得淋漓尽致。她的眉头紧锁,似乎在思索着什么,或是在忍受着某种心痛与无奈。

“但见泪痕湿”,则是对情感的进一步深化,眼泪湿透的痕迹不仅仅是她悲伤的证据,更是她内心世界的直接反映。最后一句“不知心恨谁”,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未知的无力与困惑。她的泪水虽多,却不知道心中真正的恨意究竟是向谁倾斜,这种无奈与迷茫让人心生怜惜。

整首诗情感细腻,通过简单的描写传达出复杂的心理状态,展现了李白在爱情与人生中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美人捲珠帘:美人将珠帘卷起,暗示她可能在期待或等待某人。
  2. 深坐颦蛾眉:她深沉地坐着,眉头紧锁,显示出她内心的忧愁与不安。
  3. 但见泪痕湿:眼泪留下的痕迹,流露出她曾经的悲伤。
  4. 不知心恨谁:她内心的怨恨却无处宣泄,不知应恨何人,展现了无奈与困惑。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美人比作珠帘,暗示她的美丽和高贵。
  • 对仗:第一句和第二句的结构工整,形成一种和谐美感。
  • 拟人:通过“泪痕湿”赋予泪水以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爱与恨的复杂情感,表现了美人内心的愁苦与无奈,反映了人们在爱情中的迷茫与困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美人:象征美好与爱。
  • 珠帘:象征华丽与隔绝。
  • 泪痕:象征悲伤与情感的宣泄。
  • 蛾眉:象征愁苦与心事重重。

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一个充满情感张力的画面,使人感受到爱情中的痛苦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美人捲珠帘”中的“美人”指的是谁?

    • A. 一个普通女子
    • B. 一位美丽的女子
    • C. 一个神话人物
  2. “深坐颦蛾眉”中“颦”字的意思是?

    • A. 笑
    • B. 皱眉
    • C. 睁眼
  3. “不知心恨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无奈与困惑
    • C. 愤怒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李清照《如梦令》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怨情》相比,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爱情的思念与无奈,但李清照的笔调更细腻,情感更为柔软。两者在情感表现上的差异,展示了不同女性角色在爱情中的态度与感受。

参考资料:

  • 《李白诗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成语: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太平时七首 其一 艳声歌 品令 九日登戏马台 频载酒 步花间 清平乐(三之一) 雨中花 夜游宫 减字木兰花(四之二) 小梅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方结尾的成语 虫字旁的字 轩轾不分 壮情 再字 嚣张一时 焦头烂额 宕迈 谋无遗谞 匸字旁的字 贼牯子 羊字旁的字 示字旁的字 风雨同舟 孤鸾舞镜 兀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