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9:46: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9:46:48
登钓台 作者: 道衡 〔明代〕
丈夫于世各有营,岂为公卿以身辱。
先生汉之一布衣,千古谁堪继芳躅。
我来停舟一登跳,双台杳渺林端矗。
江水沈沈彻骨清,山光霭霭有馀绿。
只此江山彼江山,严刘到今定谁属?
先生早知钓得名,拗折当年钓竿竹。
有脚但可踏青山,何必将加帝王腹。
这首诗表达了不同的志向与理想。诗人认为每个人在世上都有自己的追求,绝不是为了当官而自甘受辱。他提到汉朝的一位平民,虽身处卑微,却能留名青史,后人难以继承这样的风范。诗人停舟登台,望着茫茫的山水,江水清澈、山光翠绿,感慨不已。接着,他提出了一个问题:这片江山究竟归谁所有?历史上的严光与刘备到现在依然争论不休。他感叹这位先生早已预知钓名的奥妙,却在当年折断了钓竿。最后,诗人以“脚踏青山”来表达自己的理想,不必依附于帝王的权势。
作者介绍:道衡是明代的一位诗人,其作品多反映个人志向和对社会的思考。他的诗风常带有理想主义色彩,强调个体的价值。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权力更迭之际,诗人以个人的哲思寄托对理想的追求,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反思与批判。
《登钓台》是一首充满理想与哲思的诗作。诗人在诗中通过对历史人物和大自然的描写,表达了对个人理想的追求与对权势的蔑视。开篇以“丈夫于世各有营”引入,强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业追求,接着用“岂为公卿以身辱”表达对权力和地位的否定,显示出诗人对自由和尊严的向往。
通过对汉朝平民的提及,诗人展现了平民的伟大,彰显出不屈的精神。接下来的自然描写则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江水清澈、山光绿意,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理想的美好。
“只此江山彼江山”一句提及历史争论,反映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现实的无奈。最后,诗人以“有脚但可踏青山”结束,抒发追求理想与自由的坚定决心,表明即使不依附于权贵,他也能在青山绿水间找到归属与快乐。
整首诗在形式上运用对仗与排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情感真挚而深邃,显示出诗人高尚的情操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和对权势的反思,表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操与坚定的信念,提醒人们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保持内心的清明与独立。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丈夫于世各有营”,是什么意思?
“江水沈沈彻骨清”中的“沈沈”是指:
本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