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八月二日南归遇雪》

时间: 2025-07-30 20:36:23

诗句

人与沙头雁,南飞共此程。

捷凌初起势,喜和欲归声。

雪落单于垒,秋生上谷城。

梦中如识路,先慰倚门情。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0 20:36:23

原文展示:

人与沙头雁,南飞共此程。
捷凌初起势,喜和欲归声。
雪落单于垒,秋生上谷城。
梦中如识路,先慰倚门情。

白话文翻译:

人与沙洲上的大雁,一同南飞走这段路程。
刚刚起飞的鸟儿,欢快地鸣叫着,似乎都在期待归家的声音。
雪花飘落在单于的营垒,秋天的气息在山谷城中弥漫。
梦中似乎能认得路,先前的思念让我在门前倚靠。

注释:

  • 沙头雁:指在沙洲上栖息的大雁。
  • 捷凌:形容鸟儿飞行的迅速和灵活。
  • 单于垒:单于是古代匈奴的首领,垒指军营。
  • 上谷城:指古代上谷地区的城池,可能指的是北方边陲的城市。
  • 倚门情:指思念归人,静静倚靠在门前的情感。

典故解析:

“单于垒”出自汉代对匈奴的称谓,反映了当时南北对峙的历史背景。大雁南飞是自然界的现象,常用以象征迁徙和归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锴,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感悟与人生的思考,风格清新,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作于秋冬之交,诗人南归途中偶遇雪,心中感慨与自然的和谐共鸣。诗中表现了对归乡的期待与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人与沙头雁”开篇,立刻将读者带入一个共同南飞的情境,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诗人用“捷凌初起势”描绘出鸟儿飞翔的轻快与迅速,传达出归心似箭的心情。接下来的“雪落单于垒”一联,突显了冬雪的严寒与孤寂,映衬出诗人在归途上所感受到的冷清与寂寞。诗的后半部分“梦中如识路”,则转向内心的情感,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与依恋。整首诗通过对飞鸟与雪的描写,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共鸣,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归属的渴望,情感真挚而深刻。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人与沙头雁”:人与自然的和谐,暗示诗人归乡之路。
    • “南飞共此程”:传达归家的共同目的,强调归属感。
    • “捷凌初起势”:表现鸟儿飞翔的状态,象征诗人归心之急。
    • “喜和欲归声”:鸟鸣声中蕴含归家的欢喜与期待。
    • “雪落单于垒”:雪的意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孤寂的氛围。
    • “秋生上谷城”:秋天的气息暗示着时光的流逝与思乡之情。
    • “梦中如识路”:梦境中对家的向往,渗透着思念之情。
    • “先慰倚门情”:表达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鸟儿的飞行比喻人生的归途。
    • 拟人:大雁的鸣叫被赋予了情感,使自然更具人性化。
    • 对仗:如“捷凌”与“喜和”,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归属感,表达了人在异乡的孤独与对温暖家庭的渴望。

意象分析:

  • 沙头雁:象征自由与归属,代表迁徙的生命。
  • :象征寒冷与孤独,反映内心的寂寞。
  • 上谷城:历史的象征,代表诗人心中的归属与期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沙头雁”指的是哪种动物?

    • A. 鸭子
    • B. 大雁
    • C. 鹅
  2. “雪落单于垒”中的“单于”指的是哪个民族的首领?

    • A. 汉
    • B. 匈奴
    • C. 唐
  3. 诗中表现诗人对什么的思念?

    • A. 朋友
    • B. 故乡
    • C. 事业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别》
  • 孟浩然的《春晓》

诗词对比

  • 王维《送别》中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与李锴的诗中对自然的描绘相似,皆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自然的热爱。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解析与赏析》
  • 《李锴生平及其作品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遣兴 喜雪 其三 书事 牡丹次韵 其二 西园月夜竹影满堂 十月十四日立冬菊花方盛 题校书图 初到曲江六首 顷种柏假山中黄宪相访见之后八年黄宪复持节来柏已长大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示字旁的字 难得者时,易失者机 簪缨世胄 通材 徇私舞弊 奢者心常贫 贯朽粟腐 臣字旁的字 飞烟 疾雷不及掩耳 毋字旁的字 人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四点底的字 绡幌 几字旁的字 滂润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