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蜡梅四首 其三》

时间: 2025-08-02 19:25:21

诗句

莟头元不是花房,融蜡熬酥戏滴将。

忽见微舒金爪甲,不知中有紫香囊。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2 19:25:21

原文展示

莟头元不是花房,融蜡熬酥戏滴将。
忽见微舒金爪甲,不知中有紫香囊。

白话文翻译

这花苞原本并不是花房,像是融化的蜡烛,熬成了酥油,随意地滴落。
忽然看到它微微展开,像金色的爪子一样,不知道里面藏着香囊。

注释

  • 莟头:指的是花苞。
  • 融蜡熬酥:形容花苞的色泽,像融化的蜡和熬制的酥油。
  • 金爪甲:形容花瓣微微展开的样子,像金色的爪子。
  • 紫香囊:指花内的香气,像藏在囊袋中的紫色香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阮郎,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以清新的自然景物描写和深厚的哲理思考著称,作品多反映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敏锐观察。

创作背景

《蜡梅四首》是杨万里在冬季梅花盛开时所作,旨在表达自然之美与内心的愉悦。蜡梅的盛开象征着希望和生命力,尤其在寒冬中更显珍贵。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蜡梅四首 其三》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蜡梅花的形态与神韵,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情和敏锐的观察力。开头两句通过形象的比喻,将蜡梅花苞的状态描绘得栩栩如生,既有温暖的蜡烛色泽,又透出一种娇嫩的气息,这显示了冬日里蜡梅的坚韧与美丽。接着,诗人转而描绘蜡梅微微绽放的样子,金爪甲的比喻不仅形象地表现了花瓣的形态,也暗示了生命的力量和美的渗透。最后一句提到“紫香囊”,则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向了蜡梅的芬芳,仿佛在暗示,真正的美在于其内在的香气。

整首诗不仅描写了蜡梅的外在形态,更深层地反映了诗人对生命、自然的感悟与思考。诗中蕴含的情感,正如蜡梅在寒冬中顽强绽放的姿态,展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莟头元不是花房:花苞的形态与花房不同,强调其未完全开放的状态。
  2. 融蜡熬酥戏滴将:将花苞的颜色与质感比作融化的蜡和酥油,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3. 忽见微舒金爪甲:形容花瓣微微的展开,色泽金黄,像爪子一样,生动形象。
  4. 不知中有紫香囊:暗示蜡梅的香气,隐喻其内在的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蜡梅的花苞比作融蜡和酥油,增强了视觉和触感的表现。
  • 拟人:花瓣微微展开仿佛有生命,增添了诗的灵动感。
  • 对仗:句式整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蜡梅花的赞美,展现了它在寒冬中傲然绽放的坚韧和芬芳,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蜡梅:象征坚韧与美丽,生长在寒冷中,展现生命力。
  • 金爪:代表着蜡梅的花瓣,象征着自然的优雅与力量。
  • 紫香囊:象征着内在的美和香气,传递着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蜡梅四首 其三》是谁写的?

    • A. 李白
    • B. 杨万里
    • C. 杜甫
  2. 诗中“金爪甲”指的是?

    • A. 蜡梅的根
    • B. 蜡梅的花瓣
    • C. 蜡梅的叶子
  3. “不知中有紫香囊”这句话的意思是?

    • A. 花中有香气
    • B. 花中有果实
    • C. 花中有虫子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梅花》
  • 冯唐的《梅花引》

诗词对比

  • 比较杨万里的《蜡梅四首》与陆游的《梅花》,两者都表现了对梅花的赞美,但杨万里的诗更注重蜡梅的形态与内在香气,而陆游的诗则更强调梅花的坚韧与高洁。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杨万里诗文选》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横吹曲辞。长安道 乐府杂曲。鼓吹曲辞。战城南二首 琴曲歌辞。白雪歌 相和歌辞。胡无人行 杂曲歌辞。少年行三首 杂曲歌辞。行路难五首 杂曲歌辞。夜夜曲 读孟郊集 四皓图 怀方干、张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鬼字旁的字 豸字旁的字 名门望族 力字旁的字 阱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啮镞 行字旁的字 志存高远 躯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毂击 天媛 翟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既成事实 变名易姓 拖油瓶 厂字头的字 云兴霞蔚 鸣呼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