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奉使京西》

时间: 2025-07-26 21:54:25

诗句

卢龙已复两河平,烽火楼边处处耕。

何事书生走羸马,原州城下又添兵。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6 21:54:25

原文展示:

奉使京西
李涉

卢龙已复两河平,
烽火楼边处处耕。
何事书生走羸马,
原州城下又添兵。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后的恢复与生机。卢龙地区已经恢复了,两河流域的战火也平息,烽火台附近,农田里到处都是耕作的景象。书生为何骑着瘦弱的马走在路上,原州城下又增添了士兵的驻扎。

注释:

  • 卢龙:指的是卢龙关,古代的军事重地。
  • 两河:指的是黄河与长江,象征着中原地区。
  • 烽火楼:古代用来传递军情的塔楼。
  • 书生:指读书人,通常带有文人气质的知识分子。
  • 羸马:指瘦弱的马,形容书生的疲惫状态。
  • 原州:指的是一个地名,古代边境地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涉,唐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但他的诗歌创作多关注社会现实与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正值国家从战乱中恢复时期,反映了社会的变迁与农耕的恢复,表现出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奉使京西》通过简练的笔触,展现了战后复兴的景象。诗的开头,作者以“卢龙已复两河平”开篇,直接点明了战乱已经结束,国家逐渐恢复了往日的宁静与繁荣。接下来的“烽火楼边处处耕”,描绘了农田里到处都是辛勤耕作的人们,生动地展示了恢复生产的景象。整体的基调是积极向上的,诗人显然对国家的复兴感到欣慰。

然而,诗的最后两句却揭示了另一层面。“何事书生走羸马”,书生的羸弱与疲惫,反映了知识分子在战乱中所承受的压力与无奈。接着“原州城下又添兵”,则暗示着尽管战后恢复,但仍有军事驻扎,国家的安全还未完全稳定。这种对比使诗的情感更加深沉,既有对和平的渴望,也有对现实的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卢龙已复两河平:卢龙地区已经恢复,而两河流域的战火也已平息,象征着国家的安宁。
  • 烽火楼边处处耕:描述烽火楼周围的田地上,农民们正在辛勤耕作,体现出恢复生机的景象。
  • 何事书生走羸马:书生骑着瘦弱的马走路,暗示他身心的疲惫和对现实的无奈。
  • 原州城下又添兵:原州城下又增加了驻军,暗示虽然战争平息,但安全形势依然紧张。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之间有明显的对仗结构,如“已复”与“又添”形成对比。
  • 比喻与象征:书生与羸马象征知识分子的脆弱与无力,烽火楼则象征战争的余波。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和平的渴望与对现实的忧虑,表现出诗人对战后复兴的欣喜,但同时也流露出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

意象分析:

  • 卢龙:象征着边疆与军事。
  • 烽火楼:象征着战争与动荡。
  • 书生:象征着知识分子,代表了社会的一部分。
  • 羸马:象征着力量的不足与无奈。
  • :象征着国家安全与稳定的需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卢龙”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农田
    • B. 古代军事重地
    • C. 烽火楼
    • D. 书生的家
  2. 填空题:诗中的“羸马”形容的是(____)的状态。

  3. 判断题:诗中表现出诗人对社会恢复的乐观态度。 (对/错)

答案:

  1. B
  2. 瘦弱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同样描绘自然景色,表现和谐的生活。
  • 杜甫的《春望》:反映战乱后的忧虑与对国家未来的思考。

诗词对比:

  • 对比李涉与杜甫的作品,李涉更关注农田的恢复与生机,而杜甫则更强调战乱对人民的影响和哀叹,体现了两种不同的视角和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李涉生平考》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沁园春 沁园春(刘山春新居) 沁园春 沁园春·辛巳五月十六日谒北碚张荩忱将军墓 沁园春·题胡二简乘风 沁园春 弟戴六十双寿 沁园春 孟春感怀用秋扇词人韵 沁园春(和吴尚书叔永) 沁园春·六月云初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咸遂濡泽 居必择邻 能言快说 替罪羊 戈字旁的字 支字旁的字 赁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分座 旧地 龠字旁的字 康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事力 破矩为圆 包含征的成语 鳥字旁的字 干辅 三撇旁的字 刁声浪气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