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3:50: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50:27
澡身乎书圃,晞发於礼园。
静中观我生,父乾而母坤。
宁不自爱重,日夕声利昏。
前修亦人耳,而我何沄沄。
飘流众浊间,我者能几存。
人言千丈清,不如一寸浑。
吾方洗吾耳,尔舌宁可扪。
人情习华竞,何啻於乞墦。
此固吾不能,归袖风翻翻。
寘矣勿复道,荷锄过前村。
在书园中洗净身体,在礼园中晾干头发。
静静地观察我的生命,父亲是天,母亲是地。
难道不应该自爱自重,每天都被名利迷惑?
前人的修养只不过是耳闻,而我又何必在意呢?
在众多的浑浊中漂流,我又能存活多久?
人们说千丈清的水,不如一寸浑的水。
我正洗净我的耳朵,而你的舌头又能如何呢?
人情习惯于华丽的争竞,何等于乞讨的行为。
这本是我不能做的,回袖一翻,风便吹起。
既然已然如此,就不要再多说,背上锄头,走过前村。
方岳(生卒年不详),字宏道,号象山,宋代诗人,主要以诗歌和散文见长。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哲学思考。
这首诗写于方岳隐居生活之时,表达了他对名利的看淡和对清净生活的向往。在社会动荡的时代背景下,诗人选择远离尘世的纷扰,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我反省。
方岳的这首诗在形式上简洁而富有哲理,内容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方式,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反思与对自然清净生活的向往。诗的开头两句描绘了一个人在书园和礼园中洗净身体和晾发,象征着一种自我净化和身心的洗涤。这种净化不仅是身体上的,更是心灵上的。接下来的几句诗则通过父母的象征(父为天,母为地)来探讨生命的本质,进而引出对名利的怀疑。
“宁不自爱重,日夕声利昏”一句表达了对自我价值的思考,诗人提醒自己不被外界的诱惑所迷惑。整首诗的情感基调随着对浑浊与清澈的讨论而逐渐深化,最终回归到朴实的生活中,表明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泊和对自然的依恋。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名利的反思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强调了自我修养与自然生活的重要性。诗人希望通过洗净心灵,回归简单的乡村生活,达成内心的平和。
方岳在诗中提到的“父乾而母坤”是指:
A. 生活的哲学
B. 诗人的家族
C. 天地的象征
D. 诗的结构
诗中提到的“千丈清”主要是指:
A. 高山流水
B. 清澈的水
C. 名声
D. 个人的情感
“荷锄过前村”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A. 城市生活
B. 乡村田园生活
C. 名利场
D. 学术研究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