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9:14: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9:14:02
二郎神 登燕子矶秋眺
作者: 朱一是 〔明代〕
岷峨万里,见渺渺水流东去。
指远近关山,参差宫阙,起灭长空烟雾。
南望沧溟天边影,辨不出微茫尽处。
叹三楚英雄,六朝王霸,消沉无数。
从古,长江天堑,飞艎难渡。
自玉树歌残,金莲舞罢,倏忽飞乌走免。
燕子堂前,凤凰台畔,冷落丹枫白露。
但坐看狎鸥随浪,渔父扁舟朝暮。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燕子矶秋天的眺望,远处的岷山高耸,江水浩浩荡荡向东流去。作者指着远近的山川和宫殿,烟雾在长空中升腾起伏。朝南望去,海天交接处隐约可见,却难以分辨那微茫的尽头。感叹历史上的三楚英雄、六朝王霸,多少人都已沉沦无数。从古至今,长江如同天堑,渡船也难以横渡。自从玉树歌声消散,金莲舞姿不再,转眼间乌鸦飞掠而过。燕子堂前,凤凰台旁,丹枫和白露显得冷清。只是坐在这里,看着海鸥随浪而行,渔夫的扁舟晨昏往返。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朱一是,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其诗词中的豪情和对历史的深刻思考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秋日,作者登临燕子矶,眺望远方,感受到历史的沧桑与个人的渺小,表达了对过往英雄的同情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
这首《二郎神 登燕子矶秋眺》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色与历史沉思的诗。诗中,朱一是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英雄人物的追忆。开篇以“岷峨万里”引入,展示了高山与江水的壮丽景色,给人一种开阔的视野和气势。接着,通过“南望沧溟天边影”描写海天一色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奈。
在历史的层面上,作者以“叹三楚英雄,六朝王霸”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缅怀与惋惜,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英雄最终的消逝,仿佛在提醒读者珍惜当下。诗中反复提及的自然景象,如“丹枫白露”,不仅增强了秋天的氛围,也暗示了生命的短暂与变化。
最后,诗人在“但坐看狎鸥随浪,渔父扁舟朝暮”中,表达了对生活的淡然与随遇而安的态度,尽管历史辉煌已成过去,但生活依然在继续,渔夫的扁舟与海鸥的自由飞翔,象征着一种简朴而真实的生活状态。
逐句解析:
岷峨万里,见渺渺水流东去。
指远近关山,参差宫阙,起灭长空烟雾。
南望沧溟天边影,辨不出微茫尽处。
叹三楚英雄,六朝王霸,消沉无数。
从古,长江天堑,飞艎难渡。
自玉树歌残,金莲舞罢,倏忽飞乌走免。
燕子堂前,凤凰台畔,冷落丹枫白露。
但坐看狎鸥随浪,渔父扁舟朝暮。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写与对历史的思考,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追忆与对生命短暂的感慨,最终归于一种对生活的淡然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长江”象征什么?
A. 自由
B. 阻隔
C. 美好
D. 未来
诗歌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感伤
C. 愤怒
D. 幸福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