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1:44: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1:44:25
乞猫
作者:刘基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
中山人予之猫,猫善捕鼠及鸡。
月余,鼠尽而鸡亦尽。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
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
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
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
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
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
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赵国有人受到鼠患的困扰,于是向中山请求一只猫。中山人给了他一只猫,这只猫善于捕鼠和鸡。过了一个月,老鼠被捕尽了,鸡也没了。这个人的儿子对此感到困扰,告诫父亲说:“我们为什么不把猫送走呢?”父亲回答说:“这件事不是你所理解的。我现在的困扰是老鼠,而不是没有鸡。老鼠在时,会偷我的食物,损坏我的衣物,穿破我的围墙,损坏我的器具,我将生活在饥寒之中,难道我会因为没有鸡而感到痛苦吗?没有鸡只是因为不吃鸡而已,远离饥寒还遥远,怎么能把猫送走呢!”
作者介绍:刘基,字廷栾,号季高,明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擅长诗文,尤以散文、杂文见长。他的作品多涉及社会民生,反映当时的社会问题。
创作背景:此诗反映了当时社会中生存的困境,特别是农民在鼠害和生存之间的艰难选择,启示人们在生活中要有长远的眼光,切勿只看眼前得失。
《乞猫》以对话的形式揭示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展现了生活中的智慧与哲理。诗中通过一则小故事,反映了人们在面对实际问题时的取舍与决策。首先,赵人因鼠害请求猫,初看似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但随着时间推移,发现猫的存在不仅消灭了老鼠,也带走了鸡,造成了另一个困扰。这个故事通过父子之间的对话,深入探讨了问题的本质。
在父亲的解释中,表达了对生存的深刻思考:解决鼠害是当前最迫切的问题,而鸡的缺失虽然也是一大损失,但在生存的基本需求面前,后者显得微不足道。这种对生存需求的理性判断,体现了古人追求生活智慧的态度。通过此诗,刘基不仅展示了社会现实的残酷,也让人们思考如何在复杂的局势中做出明智选择。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对话的形式,增强了故事的生动性。同时,寓言式的叙述手法使得诗句深入人心,具有教育意义。
主题思想:诗歌中心思想在于借助小故事传达出对生存问题的理性分析,提倡人们要有长远的眼光和智慧,理性看待生活中的得失。
诗词测试:
赵人请求猫的原因是什么?
A. 捕鸡
B. 捕鼠
C. 保护食物
D. 娱乐
父亲认为自己最大的困扰是什么?
A. 没有鸡
B. 有鼠
C. 饥寒
D. 家庭问题
诗中的猫最终造成了什么结果?
A. 捕尽了鸡
B. 造成了新的困扰
C. 保护了家园
D. 不再出现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