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3:20: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20:43
雷洞坪
行人魄动风森森,
两崖奔黑愁太阴。
不知七十二洞处,
侧足下窥云海深。
闻有神龙依佛住,
枨触须臾召雷雨。
两川稻熟须好晴,
我亦闲游神勿惊。
行走在山间的小路上,心中不由自主地感受到阵阵冷风,令人心里感到惶恐不安。两岸悬崖黑暗,仿佛笼罩着阴霾。我不知道在这七十二个洞穴的深处,俯身向下看去,云海是那么深邃。听说这里有神龙依附于佛像栖息,偶尔触动它的须角,就能召唤雷雨。两岸的稻谷已经成熟,正需要晴天来收割,我在这里悠闲游玩,希望神灵不要惊扰我。
范成大(1126-1193),字介夫,号清白,南宋时期的诗人、词人和画家。他以山水诗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范成大的诗风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常常流露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雷洞坪》创作于他游历雷洞坪时,正值盛夏,诗人感受到了自然的奇妙与神秘,同时也表达了他悠闲的心态和对自然神灵的敬畏。
《雷洞坪》是一首富有自然气息和人文情怀的诗作。诗中,范成大将自己的游历体验与自然景观相结合,表现出他对景色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悟。开篇以“行人魄动风森森”引入,勾勒出一个风声凄厉、阴云密布的山间景象,给人以压迫感,体现出大自然的威严与神秘。
接着,诗人通过描绘“七十二洞”的深邃,表现出对未知事物的探索欲望。他俯身窥视“云海深”,不禁让人联想到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好奇。在“闻有神龙依佛住”的句子中,诗人将神话传说与佛教文化相结合,增添了诗歌的神秘色彩,突显了自然的灵性与人心的敬仰。
最后,诗中提到“两川稻熟须好晴”,表现出诗人对丰收的期待与对阳光的渴望,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依赖。这种闲游的心态不仅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理解,也传达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丰富的情感传递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神秘的向往以及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整首诗以对自然的描绘为主线,表达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展现了他对神秘事物的好奇与对生活的热爱,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的崇敬与向往。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还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对丰收的渴望及对生活的哲思。
《雷洞坪》的作者是?
诗中提到的“七十二洞”象征着?
“我亦闲游神勿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