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烛影摇红 元宵》

时间: 2025-04-28 11:28:01

诗句

不耐烦看,六街灯火明如昼。

揭天箫管斗声频,搅得心儿彀。

莫道驱愁是酒。

酒醒时、愁还却又。

倚閒窗坐,拌得今宵,听残清漏。

碧影荧煌,短檠一点常相守。

知伊才思等欧苏,曾咏传柑否?

世上别离尽有。

遍人閒、岂皆聚首?

是谁福分,银箔珠楼,此时消受。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1:28:01

原文展示:

烛影摇红 元宵
作者:余汉 〔清代〕

不耐烦看,六街灯火明如昼。
揭天箫管斗声频,搅得心儿彀。
莫道驱愁是酒。酒醒时愁还却又。
倚閒窗坐,拌得今宵,听残清漏。
碧影荧煌,短檠一点常相守。
知伊才思等欧苏,曾咏传柑否?
世上别离尽有。遍人閒岂皆聚首?
是谁福分,银箔珠楼,此时消受。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元宵节夜晚的感受,他对于节日的热闹与个人内心的愁苦形成鲜明对比。虽然街上灯火辉煌,音乐声声,但他内心却依然无法摆脱愁苦。酒虽能暂时驱散忧愁,但酒醒后一切又回到原点。他在窗边静坐,听着时间的流逝,思绪万千。虽然灯光辉映,心中所思却是对友人的怀念与世事的无奈,最终感慨人生的聚散无常,感叹良缘难得。

注释:

  • 不耐烦:形容心情急躁,不愿意久等。
  • 灯火明如昼:形容夜晚的灯光亮如白昼,气氛热闹。
  • 揭天箫管:指乐器,表示音乐声频繁。
  • 驱愁是酒:酒是用来驱散忧愁的。
  • 倚閒窗坐:指在窗边静坐,感受夜晚。
  • 碧影荧煌:形容灯光的影子,色彩鲜明。
  • 欧苏:指欧阳修和苏轼,都是著名的文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余汉,清代诗人,擅长古典诗词,作品风格多样,常以抒情见长,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元宵节,正值春暖花开之际,诗人借助节日的热闹氛围,表达个人的孤独与思考,反映了人们在欢庆之中难以摆脱的内心愁苦。

诗歌鉴赏:

《烛影摇红 元宵》是一首充满感慨的元宵诗。诗中虽描绘了元宵节的热闹场景,但通过“酒醒时愁还却又”的句子,诗人揭示了人内心的孤独与忧愁。诗人用“六街灯火明如昼”的生动描写,展现了节日的繁华,但在这热闹的背后,诗人的心情却如同“残清漏”般寂寥,带着一丝淡淡的惆怅。

全诗通过轻快的节奏与优美的意象,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聚散。诗人不仅思念友人,还感叹世间的相聚与离别,表现出一种对人生命运的深刻反思。整首诗在美丽的意象和深厚的情感中,营造出一种既热闹又孤独的氛围,既让人陶醉于节日的欢愉,又引发对人生的思考,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不耐烦看,六街灯火明如昼: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节日热闹景象的观察与感受。
  2. 揭天箫管斗声频,搅得心儿彀:音乐声的频繁打扰了诗人的心绪,表现内心的不安。
  3. 莫道驱愁是酒。酒醒时愁还却又:虽然酒是驱愁之物,但酒醒后内心的愁苦依旧存在。
  4. 倚閒窗坐,拌得今宵,听残清漏:诗人在窗边静坐,倾听时间的流逝,营造出一种静谧感。
  5. 碧影荧煌,短檠一点常相守:灯光的影子与孤独的烛火形成对比,象征着诗人的孤独。
  6. 知伊才思等欧苏,曾咏传柑否?:提到欧阳修与苏轼,表现诗人对古人情怀的向往与思考。
  7. 世上别离尽有。遍人閒岂皆聚首?:感叹世间离别常有,人不能常聚。
  8. 是谁福分,银箔珠楼,此时消受:最后感慨能够在此时此刻享受美好,但也明白这份美好是短暂的。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灯火比作白昼,增强了热闹的氛围。
  • 对仗:如“酒醒时愁还却又”,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赋予时间以情感,传达诗人的感受。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热闹的节日与内心的孤独对比,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对友人的思念,反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灯火:象征着热闹与欢愉,但也反映出内心的孤独。
  • :代表了驱愁的工具,暗示了内心愁苦的无奈。
  • :象征着隔离与思考的空间,表现诗人的孤独感。
  • 银箔珠楼:象征美好与奢华,但也暗示着短暂与虚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六街灯火明如昼”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景?
    A. 安静的夜晚
    B. 热闹的节日
    C. 凄凉的孤独
    D. 寒冷的冬天

  2. 诗人提到的“酒”主要是用来做什么的?
    A. 享受美好
    B. 驱散忧愁
    C. 引导思考
    D. 表达情感

  3. 诗中提到的“碧影荧煌”主要是描绘什么?
    A. 月光皎洁
    B. 灯光的影子
    C. 水面的波纹
    D. 花开的声音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元宵》 by 王安石
  • 《青玉案·元夕》 by 辛弃疾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元宵》同样描绘了元宵节的热闹,表达了对团圆的向往;而余汉的《烛影摇红》则更注重个人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愁苦与孤独的对比。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余汉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元宵节的文化与诗歌》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同永叔子聪游嵩山赋十二题 其十一 登太室中峰 送张山甫武功簿 还吴长文舍人诗卷 和王仲仪二首·凌霄花 依韵和偶书相留 夜听邻家唱 黄河 和刘原甫复雨寄永叔 重送杨明叔 送徐终秘校罢泾尉而归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麦字旁的字取名推荐_麦字旁吉利汉字精选 踏破铁鞋无觅处 有功不赏,有劳不录 制子 找寻 至字旁的字 刀字旁的字 陈的繁体字怎么写?这份陈字繁体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学习 爪字旁的字 轨据 策勋饮至 有魔力的字有哪些?探索汉字中的神秘力量 殪没 威开头的成语 人无刚骨,安身不牢 痌瘝在抱 耳刀旁的字 交相辉映 户字加偏旁的字大全_户字加偏旁的汉字汇总 古结尾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