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0:08: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08:00
军中频宴乐,醉后拥雕鞍。
紫塞连天远,黄云拂地寒。
羌儿叱拨马,胡女固姑冠。
两两三三去,营门倚笑看。
这首诗描绘了军中频繁的宴乐,醉酒之后骑着华丽的雕饰马鞍。紫色的边塞遥远无际,黄昏的云彩低垂,带来一丝寒意。羌族的少年们在催马,胡族的女子则打扮得妩媚动人。两两三三的人们走出营门,倾斜着身体,嬉笑着观看。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紫塞”与“黄云”均可引申为边塞的自然风光,古代诗人常用此景来表达对边疆生活的怀念或抒发豪情。
作者介绍: 敖英,明代诗人,性情豪放,擅长写边塞诗。其作品多描绘战争生活、自然景观,表现出对边疆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战争环境中,军队在边疆驻扎,士兵们在战斗间隙举行宴会,表达了对生活的享受和对未来的希冀。
《塞上曲》是一首描绘边疆军中生活的诗,展现了豪放、豪情和对生活的热爱。诗人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呈现出一个充满活力的军营画面。首先,诗的开头“军中频宴乐,醉后拥雕鞍”,展示了军中士兵们的欢快与豪饮,尽管身处战场,却不忘享受生活的乐趣,反映出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接着,“紫塞连天远,黄云拂地寒”则转向了自然景观的描写,紫色的边塞和低垂的黄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营造出一种苍凉而又壮丽的意境,使人感受到边疆的辽阔与寒冷。接下来的羌儿与胡女的描写,生动展现了边疆民族的特征与风情,尤其是“固姑冠”的细腻描写,让人感受到生活的多元和丰富。最后一句“两两三三去,营门倚笑看”,则呈现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士兵们在忙碌之余,依然保留着对生活的幽默和乐观。
整首诗以其生动的场景、鲜明的个性和深刻的内涵,展示了边塞生活的复杂性,既有战斗的紧张,又有生活的欢乐,堪称明代边塞诗中的佳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边塞的生活场景,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边疆风光的赞美,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豪放不羁的精神风貌。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雕鞍”象征什么?
诗中“紫塞连天远”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营门倚笑看”表达了士兵们的什么情感?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