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1:52: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1:52:45
江南好 其四 寄林屋兼讯海上友人
作者: 袁克文 〔清代〕
天台叟,同病各天涯。
欲向山中分橘实,
可从观里问桃花,
湖上且为家。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诗中提到的“天台叟”指的是同样身处异乡的友人,彼此都有着相似的遭遇。诗人想要在山中分享橘子的果实,但又觉得不如在观里问问桃花,最后决定在湖上安家,表现出一种对自然的依恋和生活的无奈。
袁克文是清代的一位诗人,生于文化氛围浓厚的时代。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风格清新自然,常常流露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悟。
这首诗写于作者身处异乡,思念海上友人之际。诗人以天台山的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生活的感慨,反映了当时士人的孤独和对归属感的渴望。
《江南好 其四 寄林屋兼讯海上友人》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诗人通过对友人的思念和自然景色的描写,展现了内心的孤独与渴望。开篇“天台叟,同病各天涯”一句,便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情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强调了彼此的相似遭遇。接下来的“欲向山中分橘实”,突出了诗人希望与友人分享自然的美好,但这份愿望却又显得遥不可及。诗中的“桃花”象征着美好与希望,诗人在“观里问桃花”中流露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然而最终选择“湖上且为家”,则是对现实生活的妥协和适应。
整首诗在意象上运用恰当,既有自然山水的描写,也有对友人情感的深切思考,形成了一种宁静而深邃的意境。诗人在细腻的描写中传达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感悟,令人深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中使用了对仗(如“同病各天涯”和“欲向山中分橘实”),使得整首诗在韵律上和谐且流畅。同时运用了意象的对比,山中的橘子与观里的桃花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追求。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通过对山水自然的描绘,体现出一种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反思。
“天台叟”指的是谁?
A. 诗人的朋友
B. 天台山的老者
C. 诗人的兄弟
诗中提到的“橘实”象征什么?
A. 美好生活
B. 友谊与分享
C. 生命的短暂
“湖上且为家”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对自然的热爱
B. 对现实的妥协
C. 对友人的思念
答案:
袁克文的《江南好 其四》和李白的《庐山谣》都表现了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思念,但袁克文更注重内心的情感流露,而李白则在豪放中展现自然的壮丽。两者的风格各具特色,反映出不同的情感基调和艺术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