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小重山(杨花)》

时间: 2025-07-27 16:20:36

诗句

枝上杨花糁玉尘。

晚风扶起处,雪轻盈。

扑人点点细无声。

谁能惜,撩乱满江城。

忍泪未须倾。

十年追往事,叹流莺。

晓来雨过转伤情。

铺池绿,遗恨寄浮萍。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16:20:36

原文展示:

小重山(杨花)
作者: 赵长卿 〔宋代〕

枝上杨花糁玉尘。
晚风扶起处,雪轻盈。
扑人点点细无声。
谁能惜,撩乱满江城。
忍泪未须倾。
十年追往事,叹流莺。
晓来雨过转伤情。
铺池绿,遗恨寄浮萍。

白话文翻译:

枝头的杨花像玉尘一般飘落,
晚风轻轻吹起,像雪花般轻盈。
细密的花瓣无声地扑到人身上。
谁能怜惜这纷乱的江城景象?
忍住泪水不必倾洒。
十年来追忆往事,叹息如同黄莺鸣唱。
清晨雨后,情绪更加伤感。
池面铺满绿意,恨意寄托在浮萍上。

注释:

  • 杨花:指杨树的花,常在春季随风飘落,象征着离别和无常。
  • :散落、飘洒的意思。
  • 雪轻盈:形容杨花像雪一样轻柔。
  • 扑人点点细无声:形容花瓣轻轻落到人身上,细小而无声,传达出一种柔和的意境。
  • 撩乱:形容心绪纷乱。
  • 遗恨寄浮萍:浮萍象征漂泊不定,表达了对往事的遗憾与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长卿,宋代词人,其作品多以抒情见长,语言清新,情感细腻。他的作品常常融入个人内心的情感与自然景物的描写,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赵长卿的晚年,可能源于他对过去岁月的追忆与感伤,结合春季杨花飘落的景象,传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无奈与哀伤。

诗歌鉴赏:

《小重山(杨花)》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开篇以“枝上杨花糁玉尘”引入,营造出一种轻盈、飘逸的氛围,仿佛让人置身于温柔的春日。随着“晚风扶起处,雪轻盈”的描写,诗人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意境,晚风轻抚之下,杨花如雪般轻盈,带给人一种细腻的触感。

“扑人点点细无声”一句,则通过无声的细腻描写,表现出内心的孤独和沉重,使人感受到一种无形的伤感。接下来的“谁能惜,撩乱满江城”,诗人以感叹的语气,表达了对这美丽却又纷乱的江城的无奈与愁苦,似乎在呼唤他人对流逝时光的珍惜。

诗的后半部分,随着“十年追往事,叹流莺”一句,诗人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象结合,通过对往事的追忆,表现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最后以“铺池绿,遗恨寄浮萍”结尾,象征着漂泊与无常,也暗示着对往事的遗憾。

整首诗通过清新自然的意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往事的追忆,具有深刻的情感和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枝上杨花糁玉尘:春日枝头的杨花如同玉尘般轻巧地飘落。
  2. 晚风扶起处,雪轻盈:晚风轻轻卷起杨花,似雪般轻盈,营造出柔和的氛围。
  3. 扑人点点细无声:花瓣轻轻扑落到人身上,细小而无声,传达出一种柔和的情感。
  4. 谁能惜,撩乱满江城:感叹没有人能珍惜这纷乱的江城,表现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5. 忍泪未须倾:忍住泪水,不必倾诉,暗示内心的深藏情感。
  6. 十年追往事,叹流莺:追忆往事,感叹如黄莺般的无奈与伤感。
  7. 晓来雨过转伤情:清晨雨过,内心的伤感愈加明显。
  8. 铺池绿,遗恨寄浮萍:池面铺满绿意,恨意寄托在漂浮的浮萍上,象征漂泊与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杨花比作玉尘,增强了诗的意象美。
  • 拟人:通过“晚风扶起”赋予自然以人的动作,增强了诗的情感。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有一定的对称和音韵美,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追忆和对流逝时光的无奈,同时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传达了内心的伤感与孤独,主题深邃而富有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杨花:象征离别、无常。
  • 晚风: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变迁。
  • 浮萍:象征漂泊与未定的命运。
  • 绿池:象征生机与伤感交织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枝上杨花糁玉尘”中的“糁”字是什么意思? A. 散落
    B. 聚拢
    C. 发出声音
    D. 变色

  2. 诗人通过“十年追往事,叹流莺”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兴奋
    B. 悲伤
    C. 快乐
    D. 平静

  3. 诗的最后一句“遗恨寄浮萍”中,“浮萍”象征着什么? A. 安定
    B. 漂泊与无常
    C. 友谊
    D. 财富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的经典之作,表达了对人生与理想的追求与失落。
  • 《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的词作,表现了离别的伤感与无奈。

诗词对比:

  •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两者都表达了对过往的追忆与情感的细腻刻画,但赵长卿更侧重于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结合,而李清照则在情感上更显激烈与深沉。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涵盖了赵长卿及其他宋代词人的经典作品。
  • 《古诗词鉴赏》:提供对古典诗词的深入分析与解读。

相关查询

偈一百二十首 其七十三 偈一百二十首 其七十二 偈一百二十首 其七十一 偈一百二十首 其七十 偈一百二十首 其六十九 谒忠孝祠次韵 晚立永兴寺前望西溪人家云山掩映在梅竹中 渔村即事 七月五日移寓准提庵用田山姜移居韵 题洪编修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铄的词语有哪些 饮食业 相受 包含耦的词语有哪些 缶字旁的字 抛金弃鼓 閠字旁的字 失鹿共逐 唧唧咕咕 革字旁的字 月影台 繁殖 欢呼雷动 止字旁的字 朽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疾走先得 密深 卤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