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0:09: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0:09:11
宣召班排过隔廊,
耸闻神器授储皇。
只将揖逊为家法,
我宋真宜万代昌。
召集各方文武官员,穿过隔开的走廊,
我恭敬地听到帝王的神器要传给储君。
只期望以谦逊礼让作为家族的法则,
我宋朝真的应该万代昌盛。
张镃,字君贞,号兰溪,宋代诗人,官至知州,以其诗歌和书法著称。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人情世故,常表现出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
此诗写于淳熙年间,正值皇帝登基的重要时刻,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气候和对未来的期许。作者通过诗歌表达对新皇的祝福和对国家前景的美好愿景。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传达了诗人对新皇登基的祝贺与期望。开篇“宣召班排过隔廊”,生动描绘了朝廷内外的盛况,体现出一种庄重而隆重的气氛。这种氛围不仅是对新皇的尊重,也反映了国家政权的权威与稳定。
“耸闻神器授储皇”一句中,诗人用“耸闻”一词,形象地表现出官员们对新皇即将接受神器的敬畏与期待,传达出一种历史的延续感。接下来的“只将揖逊为家法”则引入了个人的情感,表达了对谦逊礼让的重视,体现出作者对新政权应有的道德期望。
整首诗在情感上既有对新皇的祝贺,又有对国家未来的关切。在“我宋真宜万代昌”中,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对国家长久繁荣的期望达到了高潮。可以说,这不仅是一首祝贺新皇的诗,更是对国家未来的深情期许,表达了对理想政治的向往。
本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新皇的祝贺与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期望,强调了谦逊礼让的重要性,传达出对良好治国理政的期盼。
诗中提到的“神器”指的是什么?
“我宋真宜万代昌”中“万代昌”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揖逊”主要强调了什么?
张镃的《淳熙已酉二月二日皇帝登宝位镃获厕廷绅辄成》与杜甫的《登高》均表达了对国家和未来的关注,但张镃更侧重于对新皇的祝福,而杜甫则更关心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困境。在风格上,张镃的作品显得更加庄重而乐观,而杜甫的则充满了忧虑与悲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