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25: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25:09
阴山道,阴山道,纥逻敦肥水泉好。每至戎人送马时,道旁千里无纤草。草尽泉枯马病羸,飞龙但印骨与皮。五十匹缣易一匹,缣去马来无了日。养无所用去非宜,每岁死伤十六七。缣丝不足女工苦,疏织短截充匹数。藕丝蛛网三丈馀,回纥诉称无用处。咸安公主号可敦,远为可汗频奏论。元和二年下新敕,内出金帛酬马直。仍诏江淮马价缣,从此不令疏短织。合罗将军呼万岁,捧授金银与缣彩。谁知黠虏启贪心,明年马多来一倍。缣渐好,马渐多。阴山虏,奈尔何。
阴山道,阴山道,纥逻敦的肥水泉水真好。每当戎人送马的时候,道旁千里无一根草。草尽了泉水枯竭,马儿病重而羸弱,飞龙的踪迹只留下一具骨骼和皮肤。五十匹缣丝换一匹马,缣丝不来马儿就没了希望。养马没有用途是多么不合适,每年死伤的马匹有十六七匹。缣丝不够,女工们辛苦,疏织和短截凑成数量。藕丝和蛛网长达三丈多,回纥人说这些没有用处。咸安公主被称为可敦,远为可汗多次奏论。元和二年下了新的诏令,朝廷出金帛来酬马的价格。还命江淮地区用缣丝定价,从此不再允许疏织和短截。合罗将军长寿,捧着金银和缣彩来赏赐。谁知狡诈的敌人激起贪心,明年马匹数量竟增加了一倍。缣丝逐渐变好,马匹也逐渐增多。阴山的敌人啊,你该怎么办呢?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因其作品通俗易懂而受到广泛欢迎。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常关注民生疾苦,反映社会现实。
此诗写于唐代,反映了当时边疆民族对汉地马匹的贪婪与掠夺,以及当时经济政策对边境贸易的影响。诗中通过对马匹与缣丝的交换描绘了边疆的生活和经济困境。
《阴山道-疾贪虏也》是一首具有强烈现实主义色彩的诗作。诗的开篇通过对阴山道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尤其是戎人送马的时刻,道旁千里无草的景象,映衬出马匹的珍贵与艰难。诗人通过生动的意象表现了马匹的病弱与困境,进一步揭示了边疆人民的苦难。
在经济层面,诗中提到五十匹缣丝才能换一匹马,显示了当时缣丝的重要性与稀缺性,以及其在边境经济交易中的地位。诗人在此不仅仅是叙述一个交易,更是通过此交易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和对边疆人民的掠夺。
最后,诗的结尾部分以“阴山虏,奈尔何”发出质疑,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奈,表达了对敌人贪婪本性的不满与无力反抗的悲哀,情感深沉而富有力量。
诗歌中心思想在于揭示边疆民族贪婪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反映了农民与边疆民族之间的矛盾,展现了诗人对社会不公的关注与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力感,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阴山道的环境如何描绘?
A. 繁茂的草地
B. 千里无草
C. 河流潺潺
答案:B
在诗中,缣丝与马匹的交换反映了什么?
A. 经济繁荣
B. 交易的不平衡
C. 文化交流
答案:B
“阴山虏,奈尔何”的意思是什么?
A. 对敌人的无奈与困惑
B. 对未来的期待
C. 对边疆的赞美
答案:A
《兵车行》与《阴山道》同为描写战争与边疆生活的作品,前者更注重表现百姓的苦难,而后者则侧重于经济交易与外族的贪婪。两首诗都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矛盾和冲突,但侧重点不同,前者更侧重于民生问题,后者则关注边疆政策与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