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3:26: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3:26:42
郡宅枕层岭,春湖绕芳甸。
云甍出万家,卧览皆已遍。
渔商汗成雨,廨邑明若练。
越俗镜中行,夏祠云表见。
兹都信盘郁,英远常栖眄。
王子事黄老,独乐恣游衍。
谢公念苍生,同忧感推荐。
灵越多秀士,运阔无由面。
神理翳青山,风流满黄卷。
揆予谬承奖,自昔从缨弁。
瑶水执仙羁,金闺负时选。
晨趋博望苑,夜直明光殿。
一朝罢台阁,万里违乡县。
风土足慰心,况悦年芳变。
淮廪伫滋实,沂歌非所羡。
讼寝归四明,龄颓亲九转。
微尚本江海,少留岂交战。
唯馀后凋色,窃比东南箭。
这首诗描绘了郡宅的自然环境和诗人的心境。郡宅位于层岭之侧,春天的湖泊环绕着芳草甸子。远处的云彩和房屋如同万家灯火,躺下来就能看到这一切。渔民的汗水如同雨水般淋漓,官府的城市明亮如绸缎。越地的风俗在镜中行走,夏天的祠堂云影浮现。如今的都城青翠郁郁,英才常常在此观望。王子追随黄老之道,独自享受闲游的乐趣。谢公关心百姓,与世同忧,彼此感慨。灵秀的士人多而运势宽广,然而无缘相见。神秘的理想遮蔽了青山,风流才子满纸黄卷。回想我曾获得的奖赏,自古以来便是从缨弁之中。瑶水牵引着仙人的羁绊,金闺却承受着时光的选择。早晨走向博望苑,夜晚直抵明光殿。一朝辞去台阁,便与故乡相隔万里。风土人情足以慰藉心灵,更何况年华的变幻令人愉悦。淮水丰盈而滋实,沂水之歌并非我所羡慕。争讼与安寝归于四明,年老回归亲近的九转。微微的留恋本是江海,怎能久留于战斗之中。唯剩下的后凋色,窃以为犹如东南的箭矢。
宋之问,唐代诗人,字子安,号景山,早逝,作品多以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感受为主,其风格清新自然,常被后人引用。
此诗写于郡宅之中,春日暖阳,诗人对自然美景、个人心境的感悟,以及对生活和命运的思考,展示了他对仕途与乡土的复杂情感。
《郡宅中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郡宅周围的自然风光与诗人内心的感受。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春湖”、“云甍”、“渔商”等,构建出一幅生动的春日景象。诗人置身于这一幅美景之中,既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勃勃,又对人世间的繁华与平淡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诗的结构严谨,每一联都在描绘不同的场景与情感,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理想的追求。尤其是最后几句,诗人表现出对故乡的眷恋及对过往岁月的追忆,显示了他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理想的追求,也有对现实的无奈与忧伤。整体上,诗歌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也反映了诗人的思想深度和情感的细腻,使得这首诗成为了唐代诗歌中的一部佳作。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对人生理想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理想的追寻。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云甍”指的是什么?
A. 山川
B. 房屋与云彩
C. 湖泊
D. 植被
填空题:诗中“晨趋__苑,夜直__殿”分别填入何词?
判断题:这首诗主要描写的是城市的繁华与诗人的无奈。 (对/错)
在王维的《山居秋暝》中,诗人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更侧重于内心的宁静与淡泊;而在宋之问的《郡宅中斋》中,则有更多的对人世繁华与理想追求的思考,展现了更复杂的情感状态。两首诗虽然都描写自然,但情感基调和侧重点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