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3:22: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3:22:23
巫山峰十二,环合象昭回。
俯听琵琶峡,平看云雨台。
古槎天外落,瀑水日边来。
何忍猿啼夜,荆王枕席开。
巫山的山峰有十二座,环绕着像是星辰一样的景象。
俯身倾听琵琶峡的回响,平视云雨台的景致。
古老的木筏从天边飘落,瀑布在日边奔涌而来。
怎忍心在夜晚听到猿猴的哀啼,荆王的床前又开了席。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宋之问(约 650-713),字子渊,号青溪,唐代诗人,以山水诗和咏怀诗著称。他的诗风格清新自然,擅长描写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巫山高》作于作者游历巫山之际,诗中描绘了巫山的壮丽与自然景观,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个人情感的抒发。
《巫山高》是一首描绘巫山壮丽风光的诗歌,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细腻的观察。诗的开头以“巫山峰十二”点明了地点,展现出巫山的雄伟与神秘。接着“俯听琵琶峡,平看云雨台”则通过声音和视觉的结合,生动地描绘出巫山的美丽。诗中“古槎天外落,瀑水日边来”则进一步增强了自然的动态感,仿佛让读者感受到那水流的奔腾与木筏的漂流。
最后一联“何忍猿啼夜,荆王枕席开”则将自然景色与历史故事结合,表达了一种深沉的情感。猿啼的悲鸣与荆王的枕席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历史的沉重与个人的孤独。这种对比不仅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也让读者思考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自然的壮美和人类情感的复杂,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反思和对历史的追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巫山自然景色的赞美,同时通过猿啼与荆王的典故,展现了对历史的思考与对人生的感慨,形成了一种自然与历史、孤独与共鸣的复杂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巫山高》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诗中“古槎天外落”的“古槎”指的是什么?
诗中的“荆王”指的是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