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2:37: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2:37:02
过四皓墓
作者: 李白
我行至商洛,幽独访神仙。
园绮复安在?云萝尚宛然。
荒凉千古迹,芜没四坟连。
伊昔炼金鼎,何年闭玉泉?
陇寒惟有月,松古渐无烟。
木魅风号去,山精雨啸旋。
紫芝高咏罢,青史旧名传。
今日并如此,哀哉信可怜。
我来到商洛,幽静地寻访神仙。
那美丽的园子如今在哪里?云雾仍然缭绕。
这里荒凉的古迹,四个坟墓都被淹没。
曾经炼金的鼎,是什么时候封闭了玉泉?
山岭寒冷,只有明月高挂,松树古老,已渐渐无烟。
树林中的鬼魅随着风呼啸而去,山中的精灵在雨中啸叫。
紫芝高歌已罢,青史上旧日的名声仍然流传。
今天依旧如此,哀伤啊,真令人可怜。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号称“诗仙”。他的诗以豪放、奔放、清新见长,擅长抒情与咏史,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过四皓墓》创作于李白游历之际,表达了对隐士的敬仰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反映了他对追求精神自由与长生的渴望。
《过四皓墓》是李白在游历商洛时的感怀之作。诗中不仅表现了对四位隐士的追思,更深刻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开头的“我行至商洛,幽独访神仙”,便道出了他对理想境界的向往。接下来的“园绮复安在?云萝尚宛然”则表达了对昔日美好景象的追忆和怀念。
诗中“荒凉千古迹,芜没四坟连”描绘了历史的苍凉感,暗示了盛世与衰败之间的无常。李白通过“伊昔炼金鼎,何年闭玉泉”提及炼金术,象征着他对不朽的渴望与追寻,但却又感到无奈和失落。
最后,诗的尾声“今日并如此,哀哉信可怜”直抒胸臆,表达了对现状的不满与惋惜。整首诗浑然一体,情感真挚,寓意深远,展现了李白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生态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隐士精神的尊重,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与对理想的追求,展示了李白不屈的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过四皓墓》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四皓”指的是?
诗中“园绮复安在?”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两者都反应了对历史的思考,但李白更强调对个人理想的追求,而杜甫则关注社会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