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九日二首》

时间: 2025-07-28 15:13:12

诗句

山下惊天动地雷,山头听得以婴孩。

几回看尽人间世,只好登高莫下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15:13:12

原文展示:

九日二首
作者: 黎廷瑞

山下惊天动地雷,
山头听得以婴孩。
几回看尽人间世,
只好登高莫下来。

白话文翻译:

在山下,雷声轰鸣,震动天地;
在山头,听到像婴儿般的啼哭。
多少次看尽人间的种种世态,
不如高高在上,永不下来。

注释:

  • 惊天动地雷:形容雷声巨大,能够震撼天地。
  • 婴孩:此处比喻山头传来的声音,像婴儿的啼哭,形象生动。
  • 看尽人间世:经历了很多世事,感受到人间的复杂与无奈。
  • 登高莫下来:表达了一种对世事的厌倦,选择远离纷扰的心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黎廷瑞,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其诗风清新,常以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为题材,作品中多表达对人生的感悟与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一个特定的时节,可能是重阳节(九月九日),作者通过登高的方式表达对人生的感慨和对喧嚣世事的逃避。

诗歌鉴赏:

《九日二首》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深刻思考。首句“山下惊天动地雷”,描绘了一幅震撼的自然景象,仿佛在提醒人们自然界的力量。接着“山头听得以婴孩”,将雷声与婴儿的啼哭相提并论,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声音的敏感与独特的感知。这种对比不仅使诗句生动,也暗示了人间的复杂与简单。

后两句“几回看尽人间世,只好登高莫下来”,则更为直接地表达出诗人对人世繁华的厌倦和对高处宁静的向往。诗人在看尽人间百态后,选择登高而不愿再回到世俗的纷扰之中,这种情感在诗中被刻画得淋漓尽致,展现出一种超脱的智慧。

整首诗语句简练,意境深远,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立思考与哲学思辨,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山下惊天动地雷:山下的雷声震耳欲聋,给人以强烈的感官冲击。
  2. 山头听得以婴孩:在山头远远传来的声音,像是婴孩的哭声,暗示生命的脆弱和纯真。
  3. 几回看尽人间世:诗人经历过许多世事,感受到人间的纷繁复杂。
  4. 只好登高莫下来:选择远离这些纷扰,不愿再回到人间的尘世。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雷声比作婴儿的哭声,形成生动的意象。
  • 对比:山下的雷声与山头的宁静形成对比,突显出诗人的内心感受。
  • 夸张:用“惊天动地”形容雷声,增强了自然的震撼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人世繁华的厌倦和对自然高处宁静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反思和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高远和超脱,代表人们向往的理想境界。
  • :象征自然的力量与震撼,同时也暗示着人世的变化与无常。
  • 婴孩:象征纯真与脆弱,反映了生命的本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山下惊天动地雷”的意思是: A. 雷声很小
    B. 雷声震动天地
    C. 雷声令人愉悦

  2. 作者写“几回看尽人间世”的用意是: A. 想回忆过去
    B. 表达对世事的厌倦
    C. 渴望人世繁华

  3. “只好登高莫下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想要攀登高峰
    B. 对世事的逃避与超脱
    C. 希望在人间生活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山中与幽人对酌》 — 李白

诗词对比:

  • 杜甫的《登高》与黎廷瑞的《九日二首》都表现了对登高的向往,但杜甫更强调了个人的孤独与忧伤,而黎廷瑞则表达了一种超脱与宁静的心态。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
  • 《诗词的意象与情感》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摸鱼子 甲辰季秋,与夏颐贞同在吴门,屡有 摸鱼子 题吴竹桥仪部小湖田乐府 摸鱼子 新荷 摸鱼子 梅雨经旬,得陈竹士台庄晚春见怀诗,为倚此调 摸鱼子 题徐懒云先生填词图 摸鱼子 风琴,和约叟韵 摸鱼子 其一 摸鱼子 同山表兄招同右吉、子葆、锡鬯集倦圃,命赋槜李,用锡鬯韵 摸鱼子 锡鬯将行,寄同山夫子 摸鱼子 其二 立夏日有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震开头的成语 云奔潮涌 穴宝盖的字 蚁穴溃堤 虞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儿字旁的字 介言 退步抽身 轻手轻脚 女中尧舜 绿头鸭 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攴字旁的字 矢字旁的字 剪发被褐 岁时 父字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