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1:30: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1:30:44
秋霁
九日灵佑宫登高,和棠村公作
作者: 徐釚 〔清代〕
戏马台荒塞雁杳,珠宫罩却烟霭。
市上吹箫,垆头击筑,旧日酒徒谁在?
朝衫典却,祇馀双鬓西风外。
嗟索米,辜负题糕,触目愁无赖。
呜驺喜至,佳客携樽,宣武风流叹难再。
倚高寒帝京千里,桑乾水绕浑如带。
休蹙眉心远黛,
且凭杰阁,西山爽气飞来,
萧萧落木,静闻天籁。
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登上灵佑宫的高处,遥望四周,戏马台已然荒凉,塞外的雁影已不见踪影,珠宫之上笼罩着烟雾。市上悠扬的箫声,酒楼前的击筑声,昔日的酒徒已不知去向。只剩下朝衫已典的我,鬓发在西风中愈发苍白。叹息着索取米饭,却辜负了美味的糕点,看到眼前的景象,不禁愁苦无奈。呜呼,喜悦的驺马已经来到,佳客携着酒樽,昔日的宣武风流已然难再。倚靠着高处,眺望着千里的帝京,桑乾河水环绕如同带子。不要因远山黛色而蹙眉,且在高阁上,感受西山的清爽气息,听那萧萧落木声,静静聆听天籁之音。
徐釚,清代诗人,字敬之,号逸山。他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深厚的诗学修养而闻名,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生感悟。
此诗作于重阳节(九日),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昔日风流的追忆。重阳节与登高、赏菊相关,诗人借此表达个人情感,结合秋天的景色,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惆怅。
这首《秋霁》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秋天的清新与凄凉。诗人首先以“戏马台荒塞雁杳”引入,展现出一种荒凉的景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随后的描写中,诗人通过对市上吹箫、击筑的描绘,唤起了对往昔酒徒的怀念,反映出人事如梦的感叹。
“朝衫典却,祇馀双鬓西风外”中,诗人用双鬓的苍白来象征自己的老去,愈加深刻地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现状的无奈。尤其是“呜驺喜至,佳客携樽”一句,虽有佳客相聚的欢愉,但诗人心中对旧日风流的叹息依然浓厚,形成鲜明的对比。
最后几句,诗人倚高而望,环视千里帝京,桑乾河水如带,表现出一种开阔的视野与淡淡的愁绪。整体而言,诗作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营造出一种秋天特有的清冷和孤独感,表露出诗人对人生、时光的深刻思考。
诗歌通过描绘秋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旧友旧事的怀念,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人生无常的哲学思考。
诗中提到的“戏马台”主要象征什么?
“朝衫典却,祇馀双鬓西风外”中“西风”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提到的“佳客携樽”主要指代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