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9:24: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9:24:27
沧海扬尘几度三,炎邦自昔宅交南。
六经以外无他道,一岁之中熟八蚕。
万户鱼盐常给足,四时花木共敷覃。
归来宣室如前席,似与观风助一谈。
地各东南海际居,计程一万又零馀。
威仪共秉周家礼,学问同遵孔氏书。
好把文章通肯綮,休论温饱度居诸。
使轺云返重相忆,在子安知不我如。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朝鲜国的访问和对两国文化的思考。诗中提到沧海扬起尘土的景象,强调了炎热的南方国度;六经之外没有其他道理,一年之中能养活八茧(象征着丰收)。万户人家都有鱼盐供应,四季花木也美丽绽放。归来时,宣室(即家)依旧如昔,仿佛与朋友相聚共谈。地理上东南海相隔,旅程竟有一万多里。两国在礼仪上遵循周公的礼法,在学问上崇尚孔子的经典。作者乐于写作,探讨文章的真谛,而不谈温饱的困扰。最后,乘车归来,重温旧情,心中不知子安(指朋友)是否也在思念我。
阮公沆,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表现出对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对民生的关注。其风格清新隽永,常通过自然景物和社会生活进行抒情。
此诗写于阮公沆对朝鲜的访问或交流,表达了对两国文化的欣赏与思考。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社会生活,反映了作者对人文关怀的重视。
这首诗以清晰的结构和丰富的意象,展示了诗人对朝鲜国的深切思考。开篇的“沧海扬尘”便为全诗定下了奔放的基调,接着用“炎邦”体现了地理和气候的背景,为后续的描绘做好了铺垫。诗中提到的“六经以外无他道”,不仅强调了儒家文化的深远影响,更暗示了诗人对知识的追求。
诗中对生活的描绘,如“万户鱼盐常给足”,展现了民众的安定生活,表露出诗人对社会和谐的向往与赞美。归家的意象“归来宣室如前席”,则传达出一种温馨与怀旧的情感,反映了对故土的眷恋和对友人的思念。
整首诗结合了对文化的思考与对生活的感悟,表达了诗人对人文精神的追求与对民生幸福的祝愿,使读者在欣赏自然美的同时,也感受到一种深刻的文化认同。
整首诗围绕文化交流与民生幸福展开,表达了作者对两国文化的尊重、对社会和谐的向往,以及对友谊的珍视。诗中展现的自然景色和生活状态共同构成了诗人内心的理想世界。
“沧海扬尘几度三”中的“沧海”指的是:
A. 大海
B. 河流
C. 湖泊
答案:A
诗中提到的“六经”是指:
A. 儒家经典
B. 道家经典
C. 佛教经典
答案:A
诗中“万户鱼盐常给足”表达了什么?
A. 生活贫困
B. 民生富足
C. 经济萧条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