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34: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34:53
飞流千尺落崆峒,声似晴雷震地动。松花竹木酿醴泉,素绠分碧银瓶冻。当时汲水蛟龙怒,渴饮岂料鼪鼯污。晋郡江山倘有灵,我公电扫看兹举。
飞流从高处倾泻而下,声势如同晴天雷鸣震动大地。松树的花和竹子酿成的泉水,像银瓶一样晶莹剔透。那时汲水的蛟龙愤怒不已,谁能想到渴饮的却是鼯鼠的污水?如果晋郡的江山有灵,我愿用电光般的眼神扫视这美景。
陈靖吉,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以其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常表现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结合。
《宝安八景诗》是为赞美宝安地区的名胜古迹而作,此诗特意描绘了宝山石瓮的壮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故乡的眷恋。
《宝山石瓮》通过描绘飞流直下的壮观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与力量。诗的开头,"飞流千尺落崆峒",用夸张的手法突显了水流的高度,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接着,"声似晴雷震地动",则通过声音的描绘,增强了水流的气势,仿佛整个大地都为之震动。随后,诗人转而描绘水源的清澈,"松花竹木酿醴泉",将自然的清新与人间的甘美结合起来,形成鲜明的对比。
然而,诗中的转折在于"当时汲水蛟龙怒,渴饮岂料鼯鼯污",通过这个意象,诗人表达了对环境污染的无奈与愤怒,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应当被珍视。最后一句"我公电扫看兹举",展示了诗人渴望用电光般的眼神去探寻和保护这片美丽的山水,体现了对故乡的深厚情感和责任感。
整首诗歌通过对壮丽山水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环境保护的关注,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
诗中提到的“崆峒”是指哪个地方?
“声似晴雷震地动”中的“晴雷”比喻了什么?
诗人对环境的态度是:
对比陈靖吉的《宝山石瓮》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的美景,但王维更注重静谧与幽雅的意境,而陈靖吉则强调自然的力量与人类的责任感,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和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