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即事二首》

时间: 2025-04-30 20:43:41

诗句

秃翁未敢佚馀生,洗竹浇兰立课程。

辛苦谋身无甕算,殷勤娱耳有瓶笙。

炉寒烧叶回春意,烛尽携书就月明。

一欠伸间分梦觉,何须它日曲池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43:41

原文展示:

即事二首
秃翁未敢佚馀生,洗竹浇兰立课程。
辛苦谋身无甕算,殷勤娱耳有瓶笙。
炉寒烧叶回春意,烛尽携书就月明。
一欠伸间分梦觉,何须他日曲池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生活态度和对学业的追求。秃头的老翁不敢安逸地度过余生,洗净竹子、浇灌兰花,认真地立下学习的课程。为了谋生,辛苦劳作却没有什么算计,细心地在耳边传来瓶中笙声。炉子冷了,烧的树叶散发出春天的气息,蜡烛快要燃尽了,手里却捧着书籍在月光下阅读。伸个懒腰,梦中醒来,何必再等到以后在曲池边放松呢?


注释:

  1. 秃翁:指年老、秃顶的老人,象征智慧和经验。
  2. 佚馀生:安逸的生活;“佚”意为安闲、快乐,“馀生”指余生。
  3. 洗竹、浇兰:比喻清净和培养自己的品德。
  4. 辛苦谋身:辛勤工作谋生。
  5. 瓶笙:笙,一种乐器,表现了闲适的生活情调。
  6. 炉寒烧叶:炉火冷却,烧的叶子表现内心的期盼与温暖。
  7. 烛尽携书:蜡烛快要熄灭,依然在读书,象征知识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字梦阮,号天池,宋代诗人,擅长诗词与文学,作品内容多涉及人生哲理、自然景致和个人情感。他生活于动荡的时期,对社会现实有深刻的思考,常通过诗歌表达个人的理想与追求。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刘克庄晚年,反映了他对生命的深刻理解,表达了对学业与生活的执着追求,展现了诗人不愿意安于现状、勇于追求理想的精神。

诗歌鉴赏:

刘克庄的《即事二首》是一首蕴含哲理的抒情诗,展示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知识的渴望。诗中通过细致的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一个追求理想、勤勉学习的形象。诗的开头以“秃翁”自喻,展现了诗人不惧年老而勇于学习、追求理想的精神。接下来的“洗竹浇兰”更是通过具体的动作描绘出他对学习的认真态度。

诗中“辛苦谋身无甕算”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与辛劳,但“殷勤娱耳有瓶笙”则从侧面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音乐的向往,形成鲜明对比。后半部分,诗人通过“炉寒烧叶回春意,烛尽携书就月明”传达了对知识的追求和对未来的希望,尽管环境冷清,但他仍然在寒冷中努力保持内心的温暖。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追求,给人以激励与启示。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秃翁未敢佚馀生:老者不敢安于余生,暗示对生命的珍惜。
    • 洗竹浇兰立课程:比喻清心寡欲,立志学习。
    • 辛苦谋身无甕算:劳碌生计,未做长远打算。
    • 殷勤娱耳有瓶笙:音乐陪伴,体现内心的安宁。
    • 炉寒烧叶回春意:寒冷中期待春天的温暖。
    • 烛尽携书就月明:在蜡烛即将熄灭之际,仍不忘读书。
    • 一欠伸间分梦觉:一伸懒腰,梦中觉醒,象征觉悟。
    • 何须他日曲池平:不必等到将来再去享乐,强调及时行乐。
  2.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秃翁”比作追求者,表现出对生活的态度。
    • 对仗:如“炉寒烧叶”和“烛尽携书”形成对比,增强诗的节奏感。
    • 拟人:将“春意”赋予生命,表现诗人对春天的憧憬。
  3.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日常生活的场景,表达了对知识的渴望与对人生的感悟,鼓励人们珍惜当下,勇于追求理想。

意象分析:

  1. 秃翁:象征智慧与经历。
  2. 洗竹、浇兰:象征清净与修身。
  3. 瓶笙:象征宁静与艺术。
  4. 炉、烛:象征生活的温暖与追求知识的坚持。
  5. 春意:象征希望与复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秃翁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年老的智慧
    B. 安逸的生活
    C. 劳动的辛苦

  2. “洗竹浇兰”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态度?
    A. 对自然的热爱
    B. 对学习的认真
    C. 对生活的无奈

  3. 诗中提到的“烛尽携书”意指什么?
    A. 读书的坚持
    B. 放弃追求
    C. 享受生活

答案:1. A;2. B;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 比较刘克庄的《即事二首》与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两者皆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和对学业的追求,但刘克庄更侧重于个人的内心修养与对知识的渴望,陆游则更多地体现了对时局的感慨与人生的感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大全》
  • 《刘克庄研究》

通过以上各个方面的分析和解读,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刘克庄的《即事二首》,感受到其所蕴含的深厚情感与人生哲理。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题遁盦集古印存初集1917 水调歌头 国庆夜记事 水调歌头 次韵寄皮达观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 其三 题子似瑱山经德堂,堂,陆象山所名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调弦品竹 比字旁的字 何去何从 放款 共挽鹿车 肩开头的成语 人字头的字 彑字旁的字 没三没四 芝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怀材抱德 至意 星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译法 云游天下 百里之任 牙字旁的字 鳥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