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悼阿驹七首》

时间: 2025-05-07 07:16:54

诗句

长兄开卷每随声,大母繙经亦谛听。

眉目分明无夭法,恐缘了了与惺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16:54

原文展示:

悼阿驹七首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长兄开卷每随声,大母繙经亦谛听。
眉目分明无夭法,恐缘了了与惺惺。

白话文翻译:

长兄每次读书时,我都在旁静静倾听;大母翻阅经书时,我也认真聆听。
那眉目之间分明没有什么障碍,恐怕是因为彼此都心灵相通,才会如此默契。

注释:

  • 开卷: 开始阅读书籍。
  • 随声: 随着声音,表明倾听或陪伴的态度。
  • 大母: 指作者的母亲。
  • 翻经: 翻阅经典书籍。
  • 夭法: 这里指的是阻碍或障碍。
  • 惺惺: 指心灵相通,彼此了解。

典故解析:

此诗无明显典故,但表达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深厚情感,尤其是对兄长和母亲的尊重与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梦得,号醒庵,宋代著名诗人,擅长古体诗,作品多表达个人情感及对社会的关注,具有鲜明的个性。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刘克庄对阿驹的悼念之时,诗中流露出对家人深厚感情的追忆,反映出当时社会对家庭关系的重视。

诗歌鉴赏:

《悼阿驹七首》以细腻的笔触表现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诗中通过描绘长兄和母亲读书的情景,展现了家庭和谐的一面。刘克庄在诗中流露出对亲人的深切怀念与尊重,眉目之间的分明展现出他们之间的默契与理解,象征着心灵的契合。整首诗结构简练,意蕴深远。通过“随声”“谛听”的描写,作者将自己对家人情感的细腻刻画,呈现出一种温馨的家庭氛围。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家庭的珍视,也流露出对生活的感悟,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长兄开卷每随声”,表现了对长兄读书时的敬重,强调了陪伴的意义。
    • 第二联“大母翻经亦谛听”,表现了对母亲的尊敬,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
    • 第三联“眉目分明无夭法”,表达了亲情的默契,没有障碍。
    • 第四联“恐缘了了与惺惺”,强调了心灵的相通,暗示了深厚的感情基础。
  • 修辞手法:

    • 诗中运用了对仗手法,如“开卷”与“翻经”,增强了语言的音韵美。
    • 通过“随声”“谛听”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对家人情感的细腻。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家庭成员的描写,表达了对亲情的珍视与思念,传达了浓厚的家庭情感。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长兄: 代表着家族中的长辈,象征着责任与担当。
    • 大母: 代表母亲,象征着慈爱与教导。
    • 开卷与翻经: 象征着知识与文化的传承。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长兄”指的是谁?
      • A. 诗人的父亲
      • B. 诗人的哥哥
      • C. 诗人的朋友
    2. “大母翻经”中的“翻经”指的是什么?
      • A. 翻阅小说
      • B. 翻阅经典
      • C. 翻阅报纸
    3. 诗中传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 A. 失落
      • B. 思念
      • C. 快乐

答案: 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比较刘克庄与杜甫的悼念诗,两者均表现出对亲人的思念,但刘克庄的诗更为细腻、温情,而杜甫则更显沉重与忧伤。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文观止》
  • 《刘克庄诗文集》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宿小沙溪 寄题喻叔奇国博郎中园亭二十六咏 其二十三 野塘 谢李元德郎中饷家酿二首 仲冬诏追造朝供尚书郎职舟行阻风青泥三首 节日新晴归自天庆 雨後步东园 出真阳峡十首 和罗巨济山居十咏 晴後弃雪四首 寄题喻叔奇国傅郎中园亭二十六咏水帘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髟字旁的字 一错百错 里字旁的字 片字旁的字 出陈易新 裘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过意 包含宝的成语 念奴娇 黄羊任人 残槃冷炙 修敏 犬不夜吠 浑虫 目字旁的字 面字旁的字 肚脐眼儿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