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0:43: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0:43:12
原文展示:
江王太妃挽歌 上官仪 〔唐代〕 黄鹤悲歌绝,椒花清颂馀。 埃凝写邻镜,网结和扉鱼。 银消风烛尽,珠灭夜轮虚。 别有南陵路,幽丛临叶疏。
白话文翻译:
黄鹤的悲歌已经断绝,椒花的清雅颂歌也只剩下余音。 尘埃凝结在邻家的镜子上,网结如同门扉上的鱼。 银色的风烛已经燃尽,珍珠在夜轮中变得虚无。 还有一条通往南陵的路,幽静的丛林临近稀疏的叶子。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上官仪(约608-665),唐代初期著名诗人,字游龙,河南洛阳人。他是唐高宗时期的宰相,也是唐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上官仪的诗风清新雅致,擅长运用典故和比喻,其作品多表现宫廷生活和文人雅趣。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为江王太妃的逝世而作的挽歌。江王太妃可能是指某位皇族成员的妃子,其逝世引起了宫廷的哀悼。上官仪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思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黄鹤、椒花等意象开篇,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随后通过尘埃、网结等细节描写,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变迁。诗中“银消风烛尽,珠灭夜轮虚”一句,用风烛和夜轮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生命的短暂和珍贵之物的消失。结尾的“别有南陵路,幽丛临叶疏”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幽静凄凉的墓地景象,加深了全诗的哀悼之情。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上官仪的诗才和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逝者的哀悼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通过黄鹤、椒花等意象和风烛、夜轮的比喻,诗人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思和对生命短暂、珍贵之物易逝的深刻认识。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黄鹤悲歌绝”中的黄鹤象征什么? A. 高洁与超脱 B. 吉祥和多子 C. 时间的流逝 D. 生命的短暂
“椒花清颂馀”中的椒花象征什么? A. 纯洁与尊贵 B. 高洁与超脱 C. 吉祥和多子 D. 生命的短暂
“银消风烛尽”中的风烛比喻什么? A. 生命的短暂 B. 纯洁与尊贵 C. 高洁与超脱 D. 吉祥和多子
“珠灭夜轮虚”中的夜轮比喻什么? A. 珍贵之物的消失 B. 纯洁与尊贵 C. 高洁与超脱 D. 吉祥和多子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