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寄赵德庄以过去生中作弟兄为韵七首》

时间: 2025-04-27 15:11:52

诗句

士苦不自重,贪名乃忘生。

向来望尘子,得车定何荣。

浮云蔽天壤,岂碍日月明。

惟余金石交,可论藏与行。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11:52

原文展示:

士苦不自重,贪名乃忘生。
向来望尘子,得车定何荣。
浮云蔽天壤,岂碍日月明。
惟余金石交,可论藏与行。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士人对自身价值的忽视,因贪图名利而忘却生命的真谛。以往我曾仰望那些追随名利的人,想知道得到了荣华富贵又能有多少荣耀。浮云虽然遮蔽了天地,却丝毫妨碍不了日月的光明。唯有金石相交的真情,才可以探讨其内涵与实际行为。

注释:

  • :士人,指有文化、有理想的人。
  • 苦不自重:痛苦于不重视自己,失去了自我价值。
  • 贪名:追求名声。
  • 向来:以往,过去。
  • 望尘子:指那些追逐名利的人。
  • 得车:得到名利的象征。
  • 浮云蔽天壤:浮云遮蔽了天和地,意指世俗的迷乱。
  • 金石交:金石相交,象征着坚固的友情或信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元吉,宋代诗人,以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他的诗歌多反映士人的理想与追求,常以自省和批判的态度探讨社会现象。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士人面对社会浮躁风气,名利至上的背景下,表达了对追逐名利者的批判和对真实价值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士人心态的深入剖析,展现了对名利的反思与批判。开头两句,诗人明确指出士人因贪图名声而忘却生命的真谛,揭示了追名逐利的弊端。接下来的句子则通过对“得车”的反问,表达了对名利的怀疑与不屑,表明即便获得了名利,也未必能带来真正的荣光。最后两句以浮云和日月的对比,强调了内在价值与外在名利的不同,指出真正的价值在于金石般的友情与忠诚,值得深思。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个人理想的追求,也有对世俗名利的冷静观察。诗中所传达的哲理,令人反思,尤其是在当今社会,依然有其现实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士苦不自重:士人因为不重视自己的价值而感到痛苦。
  2. 贪名乃忘生:追求名声的同时,忘却了生命的意义。
  3. 向来望尘子:以往我曾仰望那些追逐名利的人。
  4. 得车定何荣:得到名车名利又能带来多少真正的荣耀呢?
  5. 浮云蔽天壤:浮云遮蔽了天地,却不会妨碍日月的光辉。
  6. 惟余金石交:唯有金石般的交情,才值得深入探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追求名利比作“浮云”,暗示其虚幻与无常。
  • 对仗:上下句对仗工整,如“士苦不自重,贪名乃忘生”。
  • 反问:通过反问形式引发读者思考,如“得车定何荣”。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批判追名逐利的士人,强调内在价值与真实友情的重要性,倡导对生命的深刻反思与自我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文化与理想。
  • 浮云:代表虚幻与名利。
  • 金石交:象征真诚的友情或忠诚。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士人所代表的是有理想、有追求的社会精英,而浮云则象征着世俗的浮华与短暂。金石交则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实意,具有深刻的文化寓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士苦不自重”,这句话的意思是: A. 士人非常自信
    B. 士人不重视自己,感到痛苦
    C. 士人追求名声

  2. “浮云蔽天壤”中“浮云”象征: A. 真实的友情
    B. 名利的虚幻
    C. 自然的美景

  3.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名利的追求
    B. 对生命的反思和自我重视
    C. 对自然的描写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韩元吉的诗更加强调内在价值,而李白则更多表现对外在名利的追求与享受,二者在主题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韩元吉诗文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菩萨蛮 菩萨蛮 菩萨蛮 为陆次云题万年冰, 菩萨蛮·梦回小枕敧寒玉 菩萨蛮 其一 菩萨蛮 秋夜书怀 菩萨蛮 其三 菩萨蛮 其二 芭蕉樱桃扇 菩萨蛮 其四 菩萨蛮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颐酒 包含嘻的词语有哪些 寝陋 脱壳金蝉 熙熙融融 蓬室柴门 风席 青帮 私字儿的字 口字旁的字 功成名就 采字旁的字 風字旁的字 博而不精 月字旁的字 遵时养晦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