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越州歌二十首 其三》

时间: 2025-04-30 22:04:41

诗句

一阵西风满地烟,千军万马浙江边。

官司把断西兴渡,要夺渔船作战船。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04:41

原文展示:

一阵西风满地烟,
千军万马浙江边。
官司把断西兴渡,
要夺渔船作战船。

白话文翻译:

一阵西风吹来,烟雾弥漫在地面,
千军万马聚集在浙江边境。
官府已经断定了西兴渡口的归属,
他们要把渔船强行征用作为战船。

注释:

  • 西风:指秋冬季节的西风,常象征战事的来临和动荡。
  • 满地烟:形容烟雾弥漫,暗示战乱或紧张气氛。
  • 千军万马:形容军队众多,气势磅礴。
  • 官司:指官府或法律。
  • 西兴渡:浙江一处渡口,历史上是战略要地。
  • 渔船作战船:把渔船征用为战争使用,反映战争对民生的影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元量(约1080-约1150),字仲明,号天抚,宋代诗人,以其政治抱负和激昂的诗风著称。其作品常反映社会动乱与民生疾苦,风格豪放,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越州歌》系列诗作反映了南宋时期的历史背景,尤其是南宋与金朝之间的战争与冲突。此时,南宋政权面临外敌压力,人民生活困苦,汪元量通过此诗抒发对战乱的忧虑及对百姓命运的关切。

诗歌鉴赏:

《越州歌二十首 其三》通过简短而有力的描写,展现了战乱时期的紧张氛围与人民的苦难。开篇的“西风满地烟”以生动的意象,传达出一种愁苦和不安的气息,仿佛预示着即将来临的风暴。诗中“千军万马浙江边”则描绘了战争规模之大,暗示了对国家安危的忧虑。

接下来的两句“官司把断西兴渡,要夺渔船作战船”,突出了官府对民生的漠视,强调了在战争面前,普通百姓的命运常常被权力所左右。渔船被强行征用为战船,这不仅是对资源的掠夺,更是对民众生活的直接影响,生动体现了战争对社会的破坏。

整首诗情感激昂,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人民苦难的深切关怀。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和鲜明的对比,汪元量成功地传达了战争的残酷与对和平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阵西风满地烟:西风的到来伴随烟雾,暗示着战争即将来临,情景渲染了紧迫感。
  2. 千军万马浙江边:描绘出战争的规模与气势,彰显了国家面临的外敌压力。
  3. 官司把断西兴渡:官府的决策影响了渡口的归属,反映出当时政局的不稳定。
  4. 要夺渔船作战船:直白地揭示了战争对民生的影响,渔民的生活受到波及,表达了对百姓命运的同情。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西风”象征战事的来临,增强了诗句的意象。
  • 对仗:如“千军万马”与“渔船作战船”,形成鲜明的对比,突显了战争的残酷。
  • 夸张:通过“千军万马”来强调战争的规模,增强了情感的张力。

主题思想:

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战争的控诉与对民生困苦的深切关怀,通过战争场景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对和平的渴望。

意象分析:

  • 西风:象征着战争与动荡。
  • :代表着战乱带来的苦难与混乱。
  • 千军万马:象征着战争的规模与气势。
  • 渔船:象征着民生与安宁,战船则象征着战争的破坏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西风”象征什么? A. 和平
    B. 战争
    C. 季节
    D. 风景

  2. 诗中提到的“渔船”转变为哪种用途? A. 运输船
    B. 渔船
    C. 战船
    D. 旅游船

  3. 诗词反映了哪个历史时期的背景?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兵车行》
  • 李白《静夜思》
  •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兵车行》相比,两者都描绘了战争对百姓生活的影响,但汪元量更直接地描绘了具体的战争场景与官府的压迫,而杜甫则更多地关注于战争带来的痛苦和失落。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文学史》
  • 《汪元量诗文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赠花 送房处士闲游 湘阴县送迁客北归 同张明府游溇水亭 东湖二首 伤友 长沙开元寺昔与故长林许侍御题松竹联句 凉公从叔春祭广利王庙 江楼闲望怀关中亲故 金塘路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身贫如洗 直干 日字旁的字 瞒神吓鬼 谭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鸟字旁的字 眷歆 包含淹的成语 木本水源 贝字旁的字 己字旁的字 包含犹的成语 敲锣放炮 天王老子 透明胶 涓波 釆字旁的字 鱼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