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4:38: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38:47
《七爱诗》
作者: 皮日休 〔唐代〕
吾爱元紫芝,清介如伯夷。
辇母远之官,宰邑无玷疵。
三年鲁山民,丰稔不暂饥。
三年鲁山吏,清慎各自持。
只饮鲁山泉,只采鲁山薇。
一室冰檗苦,四远声光飞。
退归旧隐来,斗酒入茅茨。
鸡黍匪家畜,琴尊常自怡。
尽日一菜食,穷年一布衣。
清似匣中镜,直如琴上丝。
世无用贤人,青山生白髭。
既卧黔娄衾,空立陈寔碑。
吾无鲁山道,空有鲁山辞。
所恨不相识,援毫空涕垂。
我喜爱元紫芝,他的清白高洁如伯夷。
身居高官却能远离权势,治理地方没有一点瑕疵。
三年间鲁山的百姓,丰收不曾遭受饥荒。
三年间鲁山的官吏,清白谨慎各自坚守。
只饮鲁山的泉水,只采鲁山的野菜。
一间屋子里的冰檗苦,远处的声音和光影飞扬。
归隐之后,斗酒相邀,回到茅屋中。
家中没有鸡黍之畜,琴酒自乐常相伴。
整日一菜相食,整年一身布衣。
清白如匣中明镜,直率如琴上的丝弦。
世上没有用得上的贤人,青山中长出白须。
已经卧在黔娄的被子里,空留着陈寔的碑。
我没有鲁山的道,只有鲁山的辞。
最恨未曾相识,提笔泪水空流。
皮日休,字太冲,号涧滨,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主张“以诗言志”,强调诗歌应表达个人的思想和情感,反对庸俗的应酬诗。皮日休的作品多表现隐逸生活与对社会的思考。
《七爱诗》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当时社会的失望。诗中描绘了鲁山的清明与丰饶,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贤人隐居生活的崇尚。
《七爱诗》是一首典型的隐逸诗,诗人通过对鲁山的描述,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诗的开头以“吾爱元紫芝”引入,立即将读者带入一个清新高洁的意境中,接着通过描绘鲁山的丰饶与清明,展现了理想的政治与社会环境。诗人不仅表现了对贤人清白高洁的赞美,还通过对鲁山民与鲁山吏的描绘,展示了理想中人们的生活状态。
诗中提到的“只饮鲁山泉,只采鲁山薇”,传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简朴生活的追求。对“斗酒入茅茨”的描写,更是体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享受简单而清淡的日子。
在情感上,诗的结尾流露出一种无奈与惋惜,诗人感叹“所恨不相识”,显示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落差的深刻思考,表现了对贤人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当今社会的不满。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调,展现了诗人的高洁情操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描绘鲁山的美好与理想生活,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与无奈,展现了诗人清白高洁的情操和对贤人的崇敬。
诗中的“元紫芝”象征什么?
诗人对鲁山的描述主要体现了什么?
“清似匣中镜,直如琴上丝”中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案: 1-B, 2-B, 3-B
通过以上分析与学习,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七爱诗》的美妙与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