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题吴微仲常斋》

时间: 2025-05-07 06:21:30

诗句

人心非无常,自为外物禁。

喜怒烈火炽,宠辱铦锋森。

从兹失本然,至理而浮沉。

达人解其会,魔军讵能侵。

盘石可转移,明月犹晴阴。

卓然有所立,此道古与今。

颜渊无终食,隈子不动心。

充君名斋志,前修端可寻。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21:30

原文展示:

题吴微仲常斋
人心非无常,自为外物禁。
喜怒烈火炽,宠辱铦锋森。
从兹失本然,至理而浮沉。
达人解其会,魔军讵能侵。
盘石可转移,明月犹晴阴。
卓然有所立,此道古与今。
颜渊无终食,隈子不动心。
充君名斋志,前修端可寻。

白话文翻译:

人心并不是没有变化,而是自己受到外物的束缚。
喜怒如烈火般炽热,宠辱如锋利的刀刃般森严。
从此以后,失去了本来的真理,浮沉于世事之中。
那些通达的人能够理解其道理,邪魔外道又怎能侵扰他们呢?
坚如盘石的东西是可以被移动的,明亮的月亮也会有阴晴变化。
卓然自立于世的人,所追求的道理自古至今都未曾改变。
颜渊(孔子的学生)虽然食无常量,却从未动摇过心志,
隈子(老子)也不因外物而动心。
充实君子的斋堂的志向,前人的修行可寻求。

注释:

  • 无常:指人心的变化无常。
  • :束缚、限制。
  • 烈火炽:比喻情绪的激烈。
  • 宠辱:受宠和受辱的两种状态。
  • 铦锋:形容锋利的刀刃,这里比喻外界的压力和诱惑。
  • 失本然:失去本来真实的自我。
  • 达人:指通达事理的人。
  • 魔军:比喻外邪、外力的侵扰。
  • 卓然:高洁自立。
  • 颜渊:孔子的学生,以德行著称。
  • 隈子:指老子,强调内心的宁静和淡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吕,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往往反映出对人生、哲学的深刻思考。他的诗作多以哲理为主,善于运用对比和隐喻,表达对人心和社会的观察与思考。

创作背景:

《题吴微仲常斋》写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和人心浮躁的时期。诗人以“常斋”为题,表达对内心修行和保持本真状态的追求,反映出对当时人心浮动的无奈与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人心变化无常的描绘,揭示了外界事物如何对内心产生影响。开篇即指出人的内心是受到外物禁锢的,紧接着用“喜怒烈火炽,宠辱铦锋森”形象地表现了情感的激烈与外界的压力。转而引出“从兹失本然”,强调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容易迷失自我,失去本心。

诗中“达人解其会”一句,意在指出那些通达事理的人能够看透表象而不受外物的侵扰,展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盘石可转移,明月犹晴阴”,则是以自然景象映射人生哲理,说明在变幻莫测的世事中,仍然有一些不变的真理存在。

整首诗在情感上流露出一种淡泊和宁静的态度,强调修身养性的重要性,倡导一种超脱的生活态度。诗的结尾提到“颜渊无终食,隈子不动心”,进一步强化了内心修行的主题,鼓励人们在纷扰的世界中保持一份宁静与定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人心非无常,自为外物禁:人心的变化并非自然,而是由于自己受到外界事物的束缚。
  2. 喜怒烈火炽,宠辱铦锋森:情绪如同火焰般强烈,而外界的荣辱则如锋利的刀刃让人感到压迫。
  3. 从兹失本然,至理而浮沉:从此失去了真实的自我,沉浮于世俗的道理之中。
  4. 达人解其会,魔军讵能侵:那些明智的人能够理解其中的道理,外界的邪恶势力又怎能侵扰他们呢?
  5. 盘石可转移,明月犹晴阴:坚固的盘石虽可移动,而明亮的月亮也会有阴晴变化。
  6. 卓然有所立,此道古与今:高洁自立于世的人所追求的道理,自古至今未曾改变。
  7. 颜渊无终食,隈子不动心:颜渊虽然饮食不定,但内心始终不动摇;隈子则是内心不为外物所动。
  8. 充君名斋志,前修端可寻:充实君子的斋堂精神,前人的修行可以追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情感比作烈火,外界的压力比作锋利的刀刃。
  • 对仗:如“喜怒烈火炽,宠辱铦锋森”,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明月和盘石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坚定。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内心的修行和保持真我,强调在外界纷扰中,保持一份宁静和定力的重要性。通过对比内心的稳定与外界的动荡,诗人传达了对自我修养的追求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烈火:象征强烈的情感和内心的波动。
  • 铦锋:象征外部压力和诱惑。
  • 明月:象征内心的宁静和光明。
  • 盘石:象征坚固的信念与不动摇的内心。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这些意象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状态,也隐喻了人对社会、对生活的态度。明月和盘石的意象,传达了追求真理和内心宁静的哲学思想,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

    • 诗中提到“喜怒烈火炽”是用来形容什么? A. 外界的压力
      B. 内心的情感
      C. 社会的动荡
      D. 自然景象
  2. 填空题

    • 诗中说“达人解其会,魔军讵能侵”,意在说明通达的人能够___
  3. 判断题

    • 诗中提到的“颜渊无终食”是为了强调内心不因外物而动摇。
      (对/错)

答案:

  1. B
  2. 理解道理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反映内心情感与思考。
  • 《登高》杜甫:表达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将进酒》与此诗的情感基调截然不同,李白更加强调享受当下,而李吕则强调内心的修行与宁静。两首诗反映了不同的人生态度和哲学思想,值得对比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收录李吕及其他宋代诗人的作品。
  • 《诗词鉴赏》:分析古诗词的解读与赏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卜算子·渔火海边明 蝶恋花(题爱阁) 酹江月/念奴娇 沁园春(题桃源万寿宫) 菊花新·十二楼台 贺新郎·且尽杯中酒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 其三 菊花新 八六子(戏改秦少游词)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所费不赀 麻字旁的字 无名之朴 游蜂戏蝶 倒八字的字 一岁九迁 祝声 包含种的词语有哪些 梯登 艳结尾的成语 邑字旁的字 齿字旁的字 知府 枉费心计 杳无音耗 业字旁的字 镌减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