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和陈倅泛舟寄莹中德翁印老 其二》

时间: 2025-05-03 21:16:21

诗句

澹云疏雨羃平皋,楼卧元龙百尺高。

红旆已飞居易舫,赤心宁畏子胥涛。

但知守道师前辈,未忍低头效此曹。

天遣数公慰人望,万年富贵恐难逃。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16:21

原文展示:

澹云疏雨羃平皋,楼卧元龙百尺高。红旆已飞居易舫,赤心宁畏子胥涛。但知守道师前辈,未忍低头效此曹。天遣数公慰人望,万年富贵恐难逃。

白话文翻译:

淡淡的云彩,稀疏的雨点覆盖着平坦的田野,楼阁中躺卧着如同元龙般高耸的百尺高楼。红色的旗帜已经飞舞在居易的船上,赤诚的心志怎会畏惧子胥的波涛。只知道坚守道义,效法前辈,不忍心低头效仿那些人。天意派遣几位公卿来安慰人们的期望,万年的富贵恐怕难以逃脱。

注释:

  • 澹云疏雨:形容云淡雨稀的景象。
  • 羃平皋:覆盖在平坦的田野上。
  • 元龙:古代传说中的龙,此处比喻高楼。
  • 红旆:红色的旗帜。
  • 居易舫:指船只。
  • 子胥涛:指波涛,典故出自《史记·伍子胥列传》。
  • 守道师前辈:坚守道义,效法前辈。
  • 此曹:指那些人。
  • 天遣数公:天意派遣几位公卿。
  • 慰人望:安慰人们的期望。

诗词背景:

作者谢逸是宋代诗人,其诗作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时事的感慨为主。这首诗可能是作者在与友人泛舟时所作,表达了对坚守道义的坚持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澹云疏雨的景象和楼卧元龙的高耸,营造出一种宁静而高远的氛围。红旆飞舞和赤心不畏子胥涛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坚定的信念和不畏艰难的精神。诗中“但知守道师前辈,未忍低头效此曹”一句,强调了作者对道义的坚守和对前辈的尊重,同时也表达了对世俗的不妥协。最后两句“天遣数公慰人望,万年富贵恐难逃”,则透露出对未来的乐观和对富贵的不屑,体现了作者的高洁情怀和远大抱负。

诗词解析:

  • 首句“澹云疏雨羃平皋”,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高远的氛围。
  • 第二句“楼卧元龙百尺高”,以元龙比喻高楼,形象生动。
  • 第三句“红旆已飞居易舫”,红旆飞舞,象征着行动和进取。
  • 第四句“赤心宁畏子胥涛”,赤心不畏波涛,展现了坚定的信念。
  • 第五句“但知守道师前辈”,强调了对道义的坚守和对前辈的尊重。
  • 第六句“未忍低头效此曹”,表达了对世俗的不妥协。
  • 第七句“天遣数公慰人望”,透露出对未来的乐观。
  • 第八句“万年富贵恐难逃”,体现了对富贵的不屑。

意象分析:

  • 澹云疏雨:宁静而高远的自然景象。
  • 元龙:高耸的形象,象征着高洁和远大抱负。
  • 红旆:行动和进取的象征。
  • 子胥涛:波涛,象征着艰难和挑战。
  • 守道师前辈:对道义的坚守和对前辈的尊重。
  • 天遣数公:对未来的乐观和对富贵的不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楼卧元龙百尺高”中的“元龙”比喻什么? A. 高楼 B. 龙 C. 船 D. 旗帜

  2. 诗中“赤心宁畏子胥涛”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精神? A. 畏惧 B. 坚定 C. 犹豫 D. 妥协

  3. 诗中“但知守道师前辈”一句强调了什么? A. 对道义的坚守 B. 对世俗的妥协 C. 对未来的悲观 D. 对富贵的不屑

答案: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赤壁赋》:同样表达了对坚守道义的坚持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诗词对比:

  • 杜甫《登高》: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对时事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谢逸的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谢逸诗歌的历史背景。

相关查询

东坡引 岁不尽二日大雪,访彊村先生 东坡引 东坡引 泛舟访皆令闺友 东坡引 东坡引 苏书西楼帖大江东去词,宋拓本 东坡引·湖帆取静淑夫人绿遍池塘草词意绘图,以志悼亡之痛。敬题一解 华胥引 华胥引 咏走马灯 华胥引 见张祖定新诗有寄 华胥引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甘字旁的字 包含跑的词语有哪些 谷字旁的字 匠思 邪不敌正 白色污染 不期而然 衣字旁的字 患结尾的成语 三折其肱 过关斩将 罗刹 山头说到菁底 釆字旁的字 扎扎实实 鼻字旁的字 赶鞘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