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拣》

时间: 2025-04-27 14:34:54

诗句

紫丝晕粉缀藓花,绿罗布叶攒飞霞。

莺舌未调香萼醉,柔风细吹铜梗斜。

金鞍结束果下马,低枝不碍无阑遮。

长陵小市见阿姊,浓薰馥郁升钿车。

莫轻贫贱出闾巷,迎入汉宫人自誇。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34:54

原文展示

紫丝晕粉缀藓花,
绿罗布叶攒飞霞。
莺舌未调香萼醉,
柔风细吹铜梗斜。
金鞍结束果下马,
低枝不碍无阑遮。
长陵小市见阿姊,
浓薰馥郁升钿车。
莫轻贫贱出闾巷,
迎入汉宫人自誇。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的美丽景象,紫色丝绸与粉色花朵交织在一起,绿罗布的叶子聚集成飞扬的霞光。黄莺的舌头尚未调试好,已经使香蕊醉了,柔和的春风轻轻拂动着铜色的花梗,斜倚在那儿。金鞍的马车停下,果实丰硕,低垂的树枝并不妨碍它的行驶。长陵的小市上,我见到了我的姐姐,她身上散发着浓郁的香气,坐上了华丽的马车。不要轻视贫贱出身的人,进了汉宫,人人都会自夸。

注释

  • 紫丝: 指紫色丝绸,象征华美。
  • 晕粉: 指粉色,形容花朵的颜色。
  • 藓花: 藓草开出的花,生动自然。
  • 香萼: 指花的香蕊。
  • 铜梗: 指铜色的花茎,象征着花的高雅。
  • 金鞍: 指华丽的马具,象征富贵。
  • 长陵小市: 长陵是地名,指小市集。
  • 浓薰馥郁: 形容香气浓厚而芬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字圣俞,号天池,宋代著名诗人,擅长山水诗和咏物诗。他的诗风平易近人,语言清新自然,常常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宋代,时值春暖花开之际,正是游览赏景的好时节。诗人通过描写春日的美景,抒发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歌鉴赏

梅尧臣的《拣》以细腻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春日的景色,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生命的蓬勃。诗中通过描绘花草、鸟鸣、风轻、马车等元素,构建出一幅春日的和谐美景。首句“紫丝晕粉缀藓花”以色彩的对比引人入胜,紫色与粉色的结合,展现出春天的多姿多彩。接着,诗人通过“莺舌未调香萼醉”表现了春日生机的同时,也暗含着一种期待与渴望。

在描写人事时,诗中提到的“长陵小市见阿姊”,不仅让人感受到温暖的亲情,也暗示着生活的简单与真实。后面对“莫轻贫贱出闾巷”的警示,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地位与个人价值的思考,强调了即使出身贫贱,也能在某些场合中自豪地被人认可,传达出积极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在形式上工整对仗,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的赞美,又有对人情的深刻思考,体现了梅尧臣的艺术风格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紫丝晕粉缀藓花: 描绘了春天花朵的色彩,象征着生命的美好。
  • 绿罗布叶攒飞霞: 绿叶如罗布,飞扬的霞光仿佛在聚集。
  • 莺舌未调香萼醉: 黄莺的歌声尚未调和,花香却令人沉醉。
  • 柔风细吹铜梗斜: 春风轻拂,花梗微微倾斜,气氛柔和。
  • 金鞍结束果下马: 华丽的马匹停下,象征着丰收的季节。
  • 低枝不碍无阑遮: 低垂的树枝并不妨碍通行,象征自然的和谐。
  • 长陵小市见阿姊: 在小市集上遇到姐姐,感受到亲情的温暖。
  • 浓薰馥郁升钿车: 她的香气浓郁,升起的华丽车子象征着身份与地位。
  • 莫轻贫贱出闾巷: 不要轻视贫困出身的人,强调个人价值。
  • 迎入汉宫人自誇: 进入汉宫后,人人都会自夸,表现出自信。

修辞手法

  • 比喻: 花朵与美丽的比喻,表现春天的生机。
  • 对仗: 诗句之间的对仗工整,增添了音韵美。
  • 拟人: 赋予自然事物以人的情感,如“香萼醉”。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春日美景的描写,传达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人际关系的珍视,同时强调出身并不决定个人价值,反映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紫丝、晕粉: 代表华美与芬芳,象征春天的美好。
  • 莺舌: 体现生机与活力,象征自由与自然。
  • 金鞍、钿车: 象征富贵与荣耀,体现人们对地位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主要季节是:

    • A. 夏季
    • B. 秋季
    • C. 春季
    • D. 冬季
  2. 诗中提到的“长陵小市”指的是:

    • A. 一个繁华的城市
    • B. 一个小市集
    • C. 一座高山
    • D. 一个著名的景点
  3.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强调:

    • A. 贫贱出身的人不配获得尊重
    • B. 自然的美丽与生命的希望
    • C. 只要有钱就能自豪
    • D. 春天的残酷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比较梅尧臣的《拣》与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具有强烈的自然气息,但梅尧臣更注重人际关系与社会现实,而李白则强调个人情感与孤独的思考。这种对比展现了不同诗人在表达情感时的独特视角与风格。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梅尧臣诗集》
  • 《宋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红梅行之有诗和依其韵和 送李节推挈内归宁池阳并李察推往南康军嫁妹 咏王右丞 送裴如晦宰吴江 和民乐 送可教僧归越 范饶州夫人挽词二首 李仲求寄建溪洪井茶七品云愈少愈佳未知尝何如耳因条而答之 谕鸥 采石怀古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转败为成 亲祠 注结尾的成语 舞文巧法 下笔不休 逆格 逸结尾的成语 長字旁的字 飞字旁的字 匡时 私淑弟子 臼字旁的字 屏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辰字旁的字 同字框的字 吃大锅饭 遐轨 睡卧不宁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