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1:45: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1:45:13
垤蚁不应雨,鸣鸢不生风。
郁气若甑炊,初阳如火红。
裸肤汗交流,腯体膏将熔。
龙头费挹酌,犊鼻强遮蒙。
常畏俗物来,去避青莲宫。
广堂铺琉璃,高檐荫梧桐。
廊壁画地狱,狱具镬锯舂。
铁城何焰焰,铁床亦彤彤。
谁知炮烙死活间,传自西域黄面翁。
正类人世苦此热,声利役使亡西东。
京师贵赁几椽舍,穷煎相似聒欲聋。
屋头朝爨作饮食,枕底夕艾驱蚊虫。
宜尔近巷江夫子,赋诗特压尘土中。
在炽热的阳光下,蚂蚁不应雨而动,鸣叫的鸢鸟也无风而飞。
郁郁的热气就像锅里蒸煮的食物,初升的太阳犹如火焰般红。
裸露的肌肤上冷汗交融,身体的脂膏仿佛要被融化。
饮酒的龙头费力地挹酒,牛鼻子却强烈地遮挡。
我常常畏惧世俗的事物,便来这青莲宫避暑。
大堂铺设着琉璃,屋檐下荫蔽着梧桐。
走廊的墙壁上画着地狱,狱中的刑具如镬和锯。
铁制的城墙燃起熊熊烈火,铁床也显得红彤彤的。
谁能知道这炮烙般的生死,传自西域的黄面翁。
正如世间的人在此酷热中苦苦挣扎,名利的牵绊使人失去东西。
京师中人们租赁几间茅屋,穷人们的煎熬相似令人耳聋。
屋顶上早晨煮饭做饮食,枕底下晚上用艾草驱蚊虫。
你们应该去靠近巷子里的江夫子,赋诗自压尘土之中。
梅尧臣(1002年—1060年)是宋代著名的诗人,字圣俞,号香山。他的诗风以清新、自然著称,富有生活气息,尤其擅长描写山水和田园的景致。
这首诗创作于夏季,梅尧臣身处炎热的环境中,感受到酷暑的逼迫,因而写下此诗以表达避暑的愿望和对世俗生活的思考。
梅尧臣的《和江邻几景德寺避暑》是一首描写夏季酷暑与避暑之所的诗作,诗中生动地描绘了夏日的炎热以及在此环境下的感受。开篇以“垤蚁不应雨,鸣鸢不生风”开始,展现出一幅静谧却又充满压迫感的场景,接着以“郁气若甑炊,初阳如火红”描绘出热气蒸腾的情景,形象地传达出夏日的炽热。
诗中通过对身体感受的细致描写,表现出身处酷热之中的无奈与压迫,如“裸肤汗交流,腯体膏将熔”,将身体的感受与炎热的环境结合得恰到好处。接下来,梅尧臣提到青莲宫,作为避暑的理想之地,表达了他对清凉环境的渴望。
诗中后半部分以“铁城何焰焰,铁床亦彤彤”等句呈现出酷暑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借用狱具来反映社会的苦难与压迫,表现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最后,诗人引导读者去江夫子处赋诗,表达了他希望在小巷中寻得一丝清凉和宁静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强烈的对比与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酷热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困扰,以及向往清幽安逸生活的心情。
整首诗通过对酷暑的细腻描写,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环境的深刻思考,表现出对清凉与安逸生活的向往,深刻揭示了社会的现实与人们的苦痛,展现出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与批判。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生活的快乐
B. 酷暑的烦恼与避暑的渴望
C. 田园的风景
“郁气若甑炊”中的“甑”指什么?
A. 一种鸟类
B. 一种蒸器
C. 一种食物
诗中提到的“青莲宫”象征什么?
A. 道教的圣地
B. 理想的避暑胜地
C. 诗人的家乡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