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6:43: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43:55
月窟飞来露已凉,断无尘格惹蜂黄。
纤纤绿裹排金粟,何处能容九里香?
水尾山腰树影苍,一天风露不供香。
谁家镜里能消得,付与诗人古锦囊。
密密娇黄侍翠舆,避风遮日小扶疏。
画阑想见悬秋晚,无限宫香总不如。
月光下的露水已经凉了,绝对没有尘埃的格局来招惹蜜蜂的光顾。
细细的绿色包裹着排成金色的谷粒,哪里能容纳九里香的气味呢?
水边和山腰的树影显得苍翠,一整天的风和露水都无法供给香气。
谁家的镜子能消得这香气呢?只好付给诗人那古老的锦囊。
密密麻麻的娇黄花侍立在翠绿的车舆旁,避风挡日的小树荫下。
在画栏边想见到悬挂的秋天傍晚,然而无尽的宫香却比不上这一切。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君复,号涧田,宋代著名诗人、词人和书法家。他生于江苏,家庭背景优越,从小受到良好教育。范成大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擅长描绘山水和抒发情感,同时也有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次韵马少伊木犀》是范成大因应马少伊而作,表达了对秋天和自然景色的敏感与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在自然中的细腻观察和对香气的追忆。
这首诗以清澈的月光和清新的露水描绘出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幽静。诗中“月窟飞来露已凉”一句,暗示了秋天的凉意,给人以清新和宁静的感受。接下来的“断无尘格惹蜂黄”则进一步排除了尘世的喧嚣,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
在诗的中间部分,诗人通过“纤纤绿裹排金粟”描绘了丰盈的自然景象,仿佛金色的谷粒被绿色的植物包裹,象征着自然的丰裕与和谐。而“何处能容九里香”则表达了对美好香气的向往与追求,暗含着诗人对生活细节的关注。
而后半部分则表现出一种无奈与惆怅,诗人提到“谁家镜里能消得”,似乎在探讨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最后“无限宫香总不如”,更是对自然之美的无尽赞美和对人造香气的轻蔑,强调了自然的真实与纯粹。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自然芬芳的向往与珍惜,同时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深刻关系,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月窟”指的是什么?
A) 月亮的洞穴
B) 月光照射的地方
C) 月亮的神话
诗中提到的“九里香”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一种香气
C) 一种美食
诗人对自然的态度是:
A) 失望
B) 珍惜
C) 冷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