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鹊桥仙 听古琴曲《高山流水》感怀》

时间: 2025-05-10 06:23:55

诗句

听山听水,无忧无怨,幸有清弦如是。

用情谁似我痴深,何止这、今生前世。

琴幽琴雅,心宁心静,试问拈花之意。

高山流水出胸怀,纤指上、便知天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6:23:55

原文展示:

听山听水,无忧无怨,幸有清弦如是。
用情谁似我痴深,何止这今生前世。
琴幽琴雅,心宁心静,试问拈花之意。
高山流水出胸怀,纤指上便知天地。

白话文翻译:

听着山水的声音,心中没有忧愁与怨恨,幸好有这清澈的琴声。
用情深厚,谁能与我相比?这份情感不仅仅限于今生和前世。
古琴幽静优雅,心灵宁静安详,试问那拈花的意境又是如何?
高山流水的曲调源于胸中情怀,纤细的手指间自能感知天地的浩渺。

注释:

字词注释:

  • 痴深:形容对情感的执着与深厚。
  • 琴幽琴雅:形容古琴的声音清幽雅致。
  • 拈花之意:指品味自然之美,传达一种淡然的心境。

典故解析:

  • “高山流水”出自《庄子》,原是指俞伯牙与钟子期的友谊,象征知音之情。在此引申为对音乐的深刻理解与共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敏燕,现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深邃的哲理见长。其作品常常融入对传统文化的思考与现代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在现代社会中,古琴作为传统文化的象征,常常引发人们对内心宁静与自然和谐的思考。本诗正是对古琴音乐的感怀,展现了对传统艺术的热爱与对生命深刻的感悟。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对古琴曲《高山流水》的聆听,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音乐的深切感受。开篇以“听山听水”引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倾听与沉醉,强调内心的宁静与无忧。同时,诗人在感叹情感的执着与深厚,提出“用情谁似我痴深”,不仅揭示了个体内心的孤独感,更表现出对知音难觅的感伤。接着,诗人通过“琴幽琴雅,心宁心静”描绘出古琴的高雅气质,强调音乐能带来的内心平静。最后以“高山流水出胸怀,纤指上便知天地”再次回归到音乐的主题,以音乐为媒介,连接起个体与宇宙的关系,表现出一种哲学的思考与深刻的精神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听山听水,无忧无怨,幸有清弦如是:聆听山水的声音,心中无忧无怨,琴声如同清泉般悦耳。
  2. 用情谁似我痴深,何止这今生前世:深厚的情感无人能与我比,这份情感超越了今生与前世。
  3. 琴幽琴雅,心宁心静,试问拈花之意:古琴的声音幽雅而宁静,试问这种境界有何深意?
  4. 高山流水出胸怀,纤指上便知天地:高山流水的曲调源于内心,手指轻抚琴弦便能感知宇宙的奥秘。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古琴比作清泉,表达其悦耳动听。
  • 对仗:如“心宁心静”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听山听水”展示多重感受。

主题思想: 本诗探讨了音乐与自然的关系,表达了对传统艺术的热爱,以及对生命深刻的哲思,传达出一种对宁静和和谐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水:自然的象征,代表了宁静与和谐。
  • 古琴:传统文化的象征,体现了雅致与深邃。
  • 高山流水:象征知音之情,表达对友谊与理解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音乐作品是?

    • A. 《高山流水》
    • B. 《梅花三弄》
    • C. 《春江花月夜》
  2. 诗人对情感的态度是?

    • A. 浅薄
    • B. 痴深
    • C. 绝望
  3. 诗中提到的“拈花之意”指的是什么?

    • A. 自然之美
    • B. 音乐之美
    • C. 友谊之美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下独酌》李白
  • 《渔舟唱晚》王维

诗词对比:

  • 《高山流水》与《月下独酌》,都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音乐之间的关系,但前者更侧重于情感的交融,而后者则更突出个人的孤独感与对自然的沉醉。

参考资料:

  • 《古琴艺术与文化》
  • 《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研究》
  • 《现代诗人顾敏燕研究》

相关查询

踏莎行 秋暮雨霁,偕柔嘉娣游河渚 踏莎行 踏莎行 昆明湖瞻望 踏莎行 题王述庵先生三泖渔庄图 踏莎行 用晏词韵五首 其四 踏莎行 白堂看梅 踏莎行 其二 秦淮清明 踏莎行 和公权先生 踏莎行 其三 园中独坐 踏莎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水字旁的字 忠果正直 亠字旁的字 苟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花多子少 祖泽 枕上 扫除天下 羊裘垂钓 进退无所 圈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首字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挑雪填井 赘游 雀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龍字旁的字 虫字旁的字 轻财任侠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