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5:41: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5:41:49
轮台子 采菱
作者: 陈维崧 〔清代〕
别浦莲歌乍歇,又棹入菱潭深窅。
西风乱水弥弥,斜日远帆了了。
小娃兰桨齐开,斗云英一色裙波袅。
才低珠腕,又弱蔓柔茎将人绕。
何愁角刺藤兜,把千顷水烟暗舀。
羡清芬较菰米荷房,一般幽悄。
语折芰邻船,再来须早。
怕明日寒塘,剩白蘋红蓼。
橹南幽惊飞渚鸟。
笑盈盈并摘花归,可许妆台照。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秋日水乡场景:湖边的莲花歌声渐渐停止,船只缓缓驶入深邃的菱潭。西风吹乱了水面,夕阳下远处的帆影模糊可见。小孩们齐心划动着兰色的船桨,裙摆在波光中轻盈摇曳。水面上低垂的玉珠腕,柔弱的藤蔓轻轻缠绕着人。何必担心那些刺人的藤蔓呢?我们可以在千顷的水域中轻松地舀取水烟。羡慕那清香的菰米和荷花,都是那么幽静。与邻船的对话中,期待着再来的时候要早些。害怕明天寒塘中只剩下白蘋和红蓼。划动船桨,惊起岸边飞翔的小鸟,笑着摘花归来,或许可以在妆台上照映。
作者介绍:陈维崧,清代诗人,生于1645年,卒于1711年,字子云,号青溪,原籍江苏扬州,后迁居浙江。其诗风清新婉丽,常以自然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时期,诗人常常通过描绘水乡田园的美景,抒发对自然的热爱和生活的感悟。
《轮台子 采菱》是一首描绘秋日水乡生活的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宁静而美丽的自然风光,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画面。开篇以“别浦莲歌乍歇”引入,生动地描绘了水边的莲花和渔歌,营造出一种悠闲的氛围。接着,西风轻拂,水面波光粼粼,夕阳下的帆影隐约可见,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景物描写,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这一幅美丽的画卷中。
“小娃兰桨齐开”一句,生动展现了小孩们在水中嬉戏的情景,增添了活泼的气息。诗人通过对细节的描写,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真实,仿佛能听到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之后,诗人表达了对自然静谧的羡慕之情,尤其是对清芬的菰米和荷花的赞美,显示了对自然美的崇敬。
整首诗在愉悦的氛围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自然的热爱,最后的“笑盈盈并摘花归”更是点明了诗的情感基调,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通过细腻的描写,诗人展示了水乡的静谧与优雅,传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未来美好的向往。
诗中提到的小娃用什么颜色的桨?
诗人对菰米和荷花的态度是?
诗的最后一句“可许妆台照”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通过对《轮台子 采菱》的细致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清代诗人的情感世界和自然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