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22:06: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22:06:28
诗词名称: 重阳
作者: 曾几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老去长争一寸阴,良辰物色负幽襟。
中秋素月偏离毕,九日黄花未散金。
蓓蕾不妨供小摘,茱萸聊复伴孤斟。
重阳何必今朝是,从此篱边日访寻。
人老了总是争取一些时间,良辰美景却常常与我无缘。中秋的明月已经渐渐远去,重阳时节的黄花尚未凋零。蓓蕾虽然不多,仍可以摘来几朵,茱萸也可以陪伴我独自斟酒。重阳节何必非得是今天呢?从今往后我将在篱笆边慢慢寻觅。
重阳节,又称重阳,是中国传统节日,日期为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有登高、赏菊等习俗,象征着避邪和长寿。诗中提到的“茱萸”与“黄花”都是重阳节的象征,表达了对节日习俗的追思与情感。
作者介绍: 曾几(生卒年不详),字子期,号静斋,宋代诗人,擅长写景抒情,作品多表现对人生的感慨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重阳节前后,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节日的思考,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传统节日的重视和个人情感的抒发。
《重阳》一诗通过对时间的思索和对节日的回忆,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渴望。首句“老去长争一寸阴”引发对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短暂的无奈。接下来的句子通过描绘中秋明月和重阳黄花,传达出对节令流转的敏感,暗示了人生的无常与美好时光的短暂。
诗中提到的“茱萸”和“蓓蕾”,不仅是节日的象征,也成为诗人情感的寄托。虽然现实中蓓蕾不多,诗人依然可以自摘自饮,表现了他在孤独中寻找慰藉的状态。最后一句“重阳何必今朝是”则是一种超脱与豁达的态度,表达了对过去和未来的坦然接受。
整首诗洋溢着淡淡的忧伤与宁静,既有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也透露出一种哲学的思考和人生态度,展现了宋代文人深邃的情感世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重阳节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和节日的思考,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宁静,传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老去长争一寸阴”中的“寸阴”指什么?
A. 一寸的阴影
B. 时间
C. 年龄
诗中提到的“茱萸”在重阳节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A. 长寿
B. 幸福
C. 财富
“重阳何必今朝是”的意思是?
A. 重阳节只在今天
B. 重阳节的意义在于内心
C. 重阳节不重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