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2:00: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00:26
禅榻萧然丈室空,
薰销火冷闭门中。
光阴又似烛见跋,
学问只如船逆风。
一岁临分惊老大,
五更相守笑儿童。
休言四十明朝过,
看取霜髯六十翁。
禅榻上空荡荡的,房间里冷清静谧,
熏香的火焰已经熄灭,门也紧闭着。
光阴如同蜡烛的火焰,消逝得悄无声息,
而学问的积累,却像逆风中的船只。
年年岁岁,临近分离,我才惊觉到了老去,
清晨五更时分,独自守着的笑声如同儿童。
不要说四十岁明天就过去,
要看那白霜般的胡须,六十岁的老翁。
曾几,字子显,号雨禾,生于宋代,具体生卒年不详。他以诗词见长,尤擅长抒情,作品常流露出对人生、时光的思考,风格清新而深刻。
此诗创作于曾几六十岁生日前夕,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老年的深刻思考。身处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让人们更加关注个人的内心世界,曾几在诗中通过对比青年与老年的状态,反映出他对人生的哲学思考。
曾几的《壬戌岁除作明朝六十岁矣》蕴含了深刻的哲理与情感,诗中通过对时光的感叹与个人学识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开头两句描绘了一个清冷的环境,禅榻上只剩空荡的坐具,透出一种孤独感,暗示人生的孤独与无常。接着,“光阴又似烛见跋”,将光阴比作蜡烛,既表现了时间的短暂,也隐含了对人生流逝的无奈。
在“学问只如船逆风”一句中,曾几将学问的追求比作逆风行船,形象地表现了追求知识的艰辛与困难,似乎在呼唤人们珍惜学习的机会。接下来的对比则更具哲理性,诗人以自身的老去为例,提醒人们不要轻视年纪的增长,四十岁并不是终点,六十岁的白发更是智慧与人生的积累。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与生动的比喻,使人感受到人生的无常与珍贵,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与对智慧的追求,是一首具有哲理深度的作品。
主题围绕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哲学思考,强调珍惜当下,积累智慧,接受老去的过程。
诗中提到的“禅榻”象征什么?
A. 幸福
B. 孤独与思考
C. 财富
答案:B
“光阴又似烛见跋”中“烛”指的是?
A. 照明工具
B. 时间的短暂
C. 精力
答案:B
诗人认为学问的追求像什么?
A. 顺风行船
B. 逆风行船
C. 上山
答案:B
曾几与李白在对时间的感悟上有相似之处,李白在《将进酒》中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把握,而曾几则更加强调了老年的智慧与反思。两者都通过生动的意象传达了对生命的思考,但曾几更注重内心的沉淀与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