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为茂林老乘独舟四句》

时间: 2025-05-07 06:42:40

诗句

海浪如山不著帆,任风吹去渺茫閒。

谁知缘法有到处,少茂林泊处深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42:40

原文展示:

海浪如山不著帆,
任风吹去渺茫閒。
谁知缘法有到处,
少茂林泊处深山。

白话文翻译:

海浪高如山,却没有帆船;
任凭风把我吹向遥远的地方。
谁知道缘分的法则无处不在,
那少数的茂林,也停泊在深山之中。

注释:

  • 海浪如山:形容海浪高大,如同山峦一般。
  • 不著帆:没有船帆,指没有借助风帆前行。
  • 渺茫閒:形容远方的景象模糊而闲适。
  • 缘法:缘分的法则,指人与人之间的缘分。
  • 少茂林:指稀少的茂密树林。
  • 泊处深山:停泊在深山之中。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直接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缘法”一词可以引申至佛教中的缘分法则,表达事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著是宋代的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他以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细腻描写而闻名,常常通过自然界的描写来表达个人的情感和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诗人游历深山的过程中,表现了他对自然的感悟以及对人生命运的思考。诗中描绘的海浪与山林形成鲜明对比,象征着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诗歌鉴赏:

整首诗以海浪与山林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思考。开头两句描绘了一幅动荡的海景,波涛汹涌中没有船帆,象征着生活的无常与漂泊。接着,诗人提到对“缘法”的思考,表明尽管外界环境变化莫测,但内心深处对缘分的信仰与理解使他能够在这片混乱中找到平静。最后一句则以“少茂林泊处深山”作为结尾,描绘了一个宁静的避风港,或许暗示着人们在生活中依然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安宁之地。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哲学态度,让人感受到在浩瀚的自然面前,个体的渺小与命运的无常。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海浪如山不著帆:描绘海浪的巨大和无助,暗示生活的艰难。
  2. 任风吹去渺茫閒:表达一种放任自流的态度,面对生活的迷茫。
  3. 谁知缘法有到处:引入哲学思考,缘分无处不在。
  4. 少茂林泊处深山:暗示在深山中仍有宁静的地方,给人以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海浪比作高山,强调其威力与压迫感。
  • 对仗:诗句对称,增强了节奏感。
  • 拟人:将风拟人化,表现其随意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人在自然环境中的渺小与无助,反映了对命运的理解与接受。诗人在动荡不安的环境中寻找内心的宁静,表达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海浪:象征生活的波折与挑战。
  • 帆船:象征人生的追求与方向。
  • 茂林:象征内心的宁静与安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海浪如山”表达了什么意象?

    • A. 宁静
    • B. 巨大与无常
    • C. 快乐
    • D. 安逸
  2. “缘法”在诗中代表什么?

    • A. 自然现象
    • B. 人生哲学
    • C. 社会关系
    • D. 物质财富
  3. 诗歌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 A. 悲伤
    • B. 超然与宁静
    • C. 愤怒
    • D. 迷茫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津》
  • 杜甫的《登高》

诗词对比:

李白的《夜泊牛津》同样探讨了人在自然中的渺小与孤独,但其语气更为豪迈,而本诗则显得更加内敛与思索。这种对比体现了不同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不同理解与表达方式。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解析与鉴赏》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对雪示嘉佑 送郑南进士归洪州 送戚殿丞之任括苍 寄汶阳田告处士 将巡堤堰先寄高邮蒋知军 偶题三首 故殿中侍御史荥阳郑公 省中苦雨 戏题二章述滁州官况寄翰林旧同院 献转运使雷谏议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攻心扼吭 饮水知源 饩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责的词语有哪些 骑驴索句 行字旁的字 够格 箪瓢陋巷 正身明法 弃甲丢盔 厂字头的字 素罗 歹字旁的字 彰明较著 顶瓜皮 走之旁的字 毛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