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3:15: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3:15:45
孔北海,辟一隅。
座客日高谈,论未闻,谈庙谟。
弥生本独士,罪书空累予。
在生承祖亦清俊,献策未为疏。
言不听,何取诛?
孔北海,儒亦迂。
郑玄何取尊乡闾,
妻孥已属青州牧,流矢几前犹读书。
孔北海,开辟了一片天地。
座上宾客在日高时热烈讨论,讨论的是我未曾听闻的庙堂之事。
弥生本是个独立的人,冤屈的书信空自累及我。
他生前承继了祖辈的清俊,献出的计策也未曾显得疏漏。
言论无人听从,何以取其罪?
孔北海,即使是儒者也显得迂腐。
郑玄何必尊重乡里的人,
妻儿已归于青州的牧守,流亡之前仍然在读书。
杨维桢(1280年-1359年),元代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他的诗词常常反映出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孔北海》创作于元代,社会动荡不安,士人往往面对政治的失意与个人的困扰。杨维桢通过描写孔北海的形象,反映了对儒家思想的思考和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批判。
《孔北海》是一首充满哲理的古诗,作者通过对孔北海这一形象的描绘,表现了对儒家文化的深思与反思。诗中提到的“庙谟”与“独士”,让人联想到士人的孤独与无奈。诗人借助孔北海的形象,表达了知识分子在政治漩涡中的无力感。
此外,诗中对郑玄的提及,反映了对传统士人身份的重新审视,质疑那些仅仅依赖于名声与地位的人。整首诗通过对比、反问等修辞手法,展现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不满和对理想人格的向往。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失落与反思,表现了诗人对时代的无奈与对理想的渴望,体现了士人对社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整首诗传达了对儒家文化的反思,对士人境遇的同情,强调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孔北海》的作者是哪位诗人?
诗中提到的“庙谟”指的是什么?
“言不听,何取诛?”这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