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27: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27:27
次及甫入峡杂咏 峡口
作者: 洪咨夔 〔宋代〕
山隘留天少,江迂占地多。
风梢猿自挂,露草虎曾过。
坐客犹吴语,行人尽楚歌。
川妃澜浪甚,着语试谁何。
在狭窄的山口,天空显得少之又少;而弯曲的江水却占据了大片土地。
风头上,猿猴自得其乐地挂在树上;草地上,露水湿润,曾经有老虎经过。
坐在这里的客人们说着吴地的方言,路过的行人吟唱着楚地的歌谣。
江水的波涛汹涌,仿佛在试探着谁能理解这其中的深意。
洪咨夔,字仲明,号雪华,南宋时期的诗人,以山水诗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表现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风格清新自然。
《次及甫入峡杂咏 峡口》是在作者游历峡谷时所作,展现了作者对峡谷美景的感受以及对人文环境的思考。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活动相结合,显示了作者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理解。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峡口的自然景观,展现了山水和人文的和谐共存。开头两句“山隘留天少,江迂占地多”通过对比的手法,生动地描绘出峡口的狭窄与江水的广阔,展示了壮美的自然景象。接下来的两句,通过“猿自挂”和“虎曾过”描绘了峡口的生机与野性,仿佛能听到风中猿猴的吼叫和老虎的步伐,营造出一种神秘而生动的氛围。
诗的后半部分,转入人文的描写,坐客的吴语与行人的楚歌,展现了当地文化的多样性与交流。最后一句“川妃澜浪甚,着语试谁何”,不仅强调了江水的汹涌澎湃,同时也暗示了人们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奈。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融入人文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感悟。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文的思考,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表达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对文化交融的认同。
诗中“山隘留天少”所描述的意境是?
a) 空旷
b) 狭窄
c) 高远
诗中提到的“坐客犹吴语”说明了什么?
a) 地方方言
b) 诗人的身份
c) 诗歌的主题
“川妃澜浪甚”中的“川妃”指代的是?
a) 一位女子
b) 自然的美
c) 江水的波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