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30: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30:03
落日川上好,徘徊弄孤舟。
鸣桹进山口,清唱发渡头。
浅濑不可泝,停桡信中流。
山樽对苍翠,溪鸟自沈浮。
濯足破岚影,采菱临芳洲。
千龛晚烟寂,双壁红树秋。
细细石涧泉,摇摇波际楼。
澄潭若泻监,万象已盈眸。
康乐足清尚,惠连仍此游。
摘景固无遗,挥笔曾未休。
醉来同渊明,兴尽殊子猷。
归傍渔梁静,行看夜火幽。
露华初滴滴,夜吹何飕飕。
不犯严城漏,谁言怜近丘。
落日映照着河面,景色宜人,我在孤舟上徘徊游玩。
桨声轻轻传入山口,清脆的歌声在渡口传出。
浅滩无法逆流而上,只能停划在平静的水面上。
面朝苍翠的山峦,溪水中的鸟儿自由地浮沉。
脚浸水中,映出微波荡漾的影子,采菱的身影在芳洲边徘徊。
数不清的香火在傍晚的烟雾中显得寂静,红色的树木在秋天显得格外鲜明。
细小的石涧流淌着泉水,波光粼粼映着楼阁的倒影。
清澈的潭水如同倾泻而下,万物的景象尽收眼底。
享受着宁静的乐趣,惠连依然与我共游。
景色美好,尽情欣赏,写下的诗句从未停歇。
醉后与陶渊明一同畅饮,尽兴之时却不如子猷的豪情。
归来靠近渔梁静卧,夜色中观赏微弱的火光。
露水初滴,夜风轻拂,声音轻柔而悠扬。
不去打扰城市的喧嚣,谁又会怜惜这近丘的宁静呢?
梅尧臣(1002-1060),字子云,号翰洲,南宋时期的诗人。其诗风清新典雅,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
这首诗创作于秋天的游览过程中,表达了作者在自然美景中的惬意心情和对友人的思念。
梅尧臣在《秋日同希深昆仲游龙门香山晚泛伊川觞咏久之》中,巧妙地将秋日的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相结合,展现了一幅清新而富有诗意的画面。诗中通过对落日、孤舟、山水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惬意宁静的氛围。开篇“落日川上好”,即点明了游览的时间和地点,接着通过“徘徊弄孤舟”的描写,表现出独处的闲适与自在。
随着诗句的推进,作者将视角逐渐引入细节,描绘出桨声、鸟鸣等自然声音,增强了诗歌的动感与生机。这种对自然细腻的观察与刻画,使得读者能够感同身受,仿佛置身于那片秋日景色之中。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既有对秋日美景的赞美,也流露出对友人和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崇尚自然、追求宁静的生活态度。通过“醉来同渊明,兴尽殊子猷”的表述,诗人不仅借古人之情表达了自己的思绪,也揭示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感。
落日川上好,徘徊弄孤舟。
描述落日的美景和在河上孤舟游玩的惬意。
鸣桹进山口,清唱发渡头。
船桨划水声和歌声交织,增添了游览的生动感。
浅濑不可泝,停桡信中流。
反映出水流的柔和与停留的宁静。
山樽对苍翠,溪鸟自沈浮。
描绘了与自然景色相映成趣的山水与鸟儿。
濯足破岚影,采菱临芳洲。
表达了与自然亲密接触的乐趣。
千龛晚烟寂,双壁红树秋。
形象地展示了傍晚时分的安静与秋天的色彩。
细细石涧泉,摇摇波际楼。
一幅波光粼粼、泉水流动的画面。
澄潭若泻监,万象已盈眸。
清澈的潭水如同映照万象,象征着内心的宁静。
康乐足清尚,惠连仍此游。
表达了对友人惠连的思念与共游的乐趣。
摘景固无遗,挥笔曾未休。
说明在欣赏风景中,创作的热情与灵感不断涌现。
醉来同渊明,兴尽殊子猷。
提及陶渊明和王子猷,表达了志趣相投的情感。
归傍渔梁静,行看夜火幽。
归来时的宁静与夜晚的美好景象。
露华初滴滴,夜吹何飕飕。
捕捉了夜晚清新的气息和轻柔的风声。
不犯严城漏,谁言怜近丘。
反思城市的喧嚣与对乡村宁静的向往。
整首诗表达了对秋日自然的热爱及对友人情谊的珍视,反映了诗人追求闲适、自由生活的情感基调。
诗中提到的“鸣桹”指的是:
A. 船桨的声音
B. 鸟鸣声
C. 风声
“醉来同渊明”中提到的渊明是谁?
A. 王子猷
B. 陶渊明
C. 李白
诗的主题主要是:
A. 对城市生活的烦恼
B. 对自然与友谊的热爱
C. 对战争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