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9:50: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9:50:52
善教邈无迹,其流在民心。君看鲁太师,庙食犹至今。岂如文俗土,朱墨坐浮沉。趋营止目前,不顾患害深。去汉馀千载,此弊竟相寻。我行道祠下,感激为悲吟。不见田雉驯,啼鸦空满林。
良好的教化虽然无形,但其影响流传在民心之中。你看鲁太师的庙宇,供奉的祭品至今仍然存在。岂能与那些文人和风俗相提并论,他们的作品在历史中浮沉不定。人们趋附权贵,停留在眼前的利益上,却不顾深重的祸患。自汉朝以来已经千年,这种弊病依然在延续。我走在祠堂下,心中感慨,吟唱悲伤的曲调。田间的雉鸟不再驯服,林中只有啼叫的乌鸦满目苍凉。
作者介绍:韩维,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往往反映社会现实,表达对历史的思考及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变革之际,作者通过鲁太师庙的描绘,表达对古代教化的怀念与对当时社会弊端的反思。
《鲁巷太师庙》是一首以鲁太师为引子,表达对古代良好教化的向往与对社会现状的深思的诗作。诗中开篇即以“善教邈无迹,其流在民心”引出主题,强调了教化的重要性和无形性。接着,通过对鲁太师庙仍有祭食的描绘,表现了古代贤者的影响力之持久,虽然历经千载,依然在民间留下深刻的烙印。
而后,作者对比了古代与当代的风俗,“岂如文俗土,朱墨坐浮沉”,表达了对当代文人浮华的失望。诗中对“趋营止目前,不顾患害深”的批判,更是直接揭示了人们为眼前利益而忽视深重危害的现实。
最后,诗人走在祠堂下,感慨万千,发出“感激为悲吟”的叹息,感受到社会的凋敝与自然的凋零,田间的雉鸟不再驯服,乌鸦满林,给人以凄凉的感觉。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与现实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文化传承的忧虑和对教化作用的期待。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鲁太师庙的怀念,反映了对古代教化的尊重与对当代社会弊端的批判,表达了对文化传承的忧虑和对真正良好教化的渴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鲁巷太师庙》与杜甫的《春望》进行比较,杜甫的诗同样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忧虑,但侧重于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困境,而韩维则更注重文化教化的影响与社会风气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