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3:04: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04:52
庭树又秋花。做弄年华。满城霜气湿青笳。眼底眉头愁未了,去数归鸦。残月霭窗纱。莫便西斜。雁声和梦落天涯。渺渺濛濛云一缕,可是还家。
庭院中的树木又开花了,秋天的花朵在逗弄着流逝的年华。满城的霜气让青色的笳声更加湿润。眼底和眉头的愁绪依旧未解,数着归来的乌鸦。残月透过窗纱,光影斜洒。雁声伴随着梦境飘落在天涯。那渺渺的云雾中,是否还有归家的路?
诗中提到的“雁声”和“归鸦”均与思乡的情感密切相关。古人常通过这些意象来表达对故乡的怀念,尤其是在秋冬季节,万物凋零,离别之情更为浓烈。
徐灿,清代诗人,生活在政治动荡的时代,作品多表达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其诗风清新,情感细腻,常用自然景物寄托个人情感。
《浪淘沙·底树》创作于清代,正值秋季,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家乡的思念。社会动荡的背景使得诗人的情感更加深沉。
《浪淘沙·底树》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秋天特有的凄凉与思乡之情。开头的“庭树又秋花”便将读者带入一个秋意盎然的庭院,花开花落象征着年华的流逝,令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诗中“满城霜气湿青笳”,用霜气与乐声交织,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接下来的“眼底眉头愁未了”,则直接表达了内心的愁苦,情感的张力在此达到高潮。
诗中“残月霭窗纱”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孤寂,月光透过窗纱,映衬出诗人内心的孤独。而“雁声和梦落天涯”,则是对遥远故乡的深切思念,雁声如同梦境中的呼唤,让人心生向往。最后的“渺渺濛濛云一缕,可是还家”更是将思乡之情推向高潮,云雾缥缈,仿佛归家的路依然遥远,但那份渴望却真实可感。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融入了诗人的内心情感,形成了深邃的意境,既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也有对故乡的无限思念,展现了古人特有的情感世界。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故乡深切的思念。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苦,情感细腻而深沉。
诗中提到的“青笳”指的是什么?
“残月霭窗纱”中的“残月”象征什么?
诗歌的主要情感基调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