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浪淘沙 底树》

时间: 2025-05-02 13:04:52

诗句

庭树又秋花。

做弄年华。

满城霜气湿青笳。

眼底眉头愁未了,去数归鸦。

残月霭窗纱。

莫便西斜。

雁声和梦落天涯。

渺渺濛濛云一缕,可是还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04:52

原文展示

庭树又秋花。做弄年华。满城霜气湿青笳。眼底眉头愁未了,去数归鸦。残月霭窗纱。莫便西斜。雁声和梦落天涯。渺渺濛濛云一缕,可是还家。

白话文翻译

庭院中的树木又开花了,秋天的花朵在逗弄着流逝的年华。满城的霜气让青色的笳声更加湿润。眼底和眉头的愁绪依旧未解,数着归来的乌鸦。残月透过窗纱,光影斜洒。雁声伴随着梦境飘落在天涯。那渺渺的云雾中,是否还有归家的路?

注释

  • 庭树:指庭院中的树木。
  • 秋花:秋季的花朵,象征着时光的流逝。
  • 青笳:笳是一种乐器,这里指代一种忧伤的乐声。
  • 愁未了:愁苦依然未解,表达心情的沉重。
  • 归鸦:归来的乌鸦,象征着归乡的渴望。
  • 残月:月亮已经残缺,暗示时间的流逝。
  • 雁声:大雁的叫声,常与思乡之情相联系。
  • 天涯:远方,象征着遥不可及的归宿。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雁声”和“归鸦”均与思乡的情感密切相关。古人常通过这些意象来表达对故乡的怀念,尤其是在秋冬季节,万物凋零,离别之情更为浓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灿,清代诗人,生活在政治动荡的时代,作品多表达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其诗风清新,情感细腻,常用自然景物寄托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浪淘沙·底树》创作于清代,正值秋季,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家乡的思念。社会动荡的背景使得诗人的情感更加深沉。

诗歌鉴赏

《浪淘沙·底树》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秋天特有的凄凉与思乡之情。开头的“庭树又秋花”便将读者带入一个秋意盎然的庭院,花开花落象征着年华的流逝,令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诗中“满城霜气湿青笳”,用霜气与乐声交织,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接下来的“眼底眉头愁未了”,则直接表达了内心的愁苦,情感的张力在此达到高潮。

诗中“残月霭窗纱”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孤寂,月光透过窗纱,映衬出诗人内心的孤独。而“雁声和梦落天涯”,则是对遥远故乡的深切思念,雁声如同梦境中的呼唤,让人心生向往。最后的“渺渺濛濛云一缕,可是还家”更是将思乡之情推向高潮,云雾缥缈,仿佛归家的路依然遥远,但那份渴望却真实可感。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融入了诗人的内心情感,形成了深邃的意境,既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也有对故乡的无限思念,展现了古人特有的情感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庭树又秋花:描绘秋天的庭院,树木再开花,暗示时间的流逝。
  2. 做弄年华:花朵在逗弄流逝的年华,感叹时间的无情。
  3. 满城霜气湿青笳:城中霜气弥漫,笳声湿润,增添了秋季的凄凉感。
  4. 眼底眉头愁未了:诗人心中仍有忧愁,愁苦未解。
  5. 去数归鸦:数着归来的乌鸦,象征对故乡的思念。
  6. 残月霭窗纱:月光透过窗纱,映照出孤独的氛围。
  7. 莫便西斜:劝诫自己不要急于西斜的残月,暗示时间的流逝。
  8. 雁声和梦落天涯:雁声伴随着梦境,象征着对远方的思念。
  9. 渺渺濛濛云一缕,可是还家:云雾缥缈,归家的希望依然存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时间比作流逝的花朵,生动形象。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性,使情感更加深切。
  • 对仗:如“眼底眉头愁未了,去数归鸦”,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故乡深切的思念。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苦,情感细腻而深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庭树:象征家庭与归属感。
  • 秋花:象征年华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 青笳:代表忧伤的情绪。
  • 归鸦:象征归乡的希望。
  • 残月:象征孤独与时间的流逝。
  • 雁声:象征思乡之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青笳”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乐器
    • B. 一种花
    • C. 一种鸟
  2. “残月霭窗纱”中的“残月”象征什么?

    • A. 新的开始
    • B. 过去的遗憾
    • C. 将来的希望
  3. 诗歌的主要情感基调是什么?

    • A. 欢快
    • B. 愁苦
    • C. 激动

答案

  1. A. 一种乐器
  2. B. 过去的遗憾
  3. B. 愁苦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表达思乡之情,但采用了更为直接的方式。
  • 《月夜忆舍弟》:展现了家庭的温暖与思念,情感更为细腻。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徐灿生平与作品分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最高楼 铁尊招饮鸡鸣寺景阳楼,读壁上题词,谱此继声 最高楼 题《双树居词》 最高楼 祝洞庭诗社成立五周年 最高楼 送秋 最高楼 其二 最高楼 其一 自嘲 最高楼 题巢章甫海天楼读书图 最高楼 最高楼 漫兴 最高楼 寿翁簿二月初十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百足之虫,至断不蹶 鬲字旁的字 以一当百 包含睚的词语有哪些 車字旁的字 探抉 令闻嘉誉 探幽 尣字旁的字 济世爱民 爻字旁的字 釆字旁的字 神分志夺 骇人闻见 光怪陆离 憋支支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