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8:18: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8:18:33
绿珠歌扇薄。
飞燕舞衫长。
琴曲随流水。
箫声逐凤凰。
细缕缠钟格。
圆花钉鼓床。
悬知曲不误。
无事畏周郎。
这首诗描绘了在赵王面前观看歌舞表演的情景。轻薄的歌扇和舞动的飞燕,伴随着流水的琴曲和追逐凤凰的箫声,细致的缠绕和圆形的花钉装点了鼓床。这样的乐曲和舞蹈,虽然美丽动人,却不必担心被周郎(周瑜)所批评。
庾信,字子山,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主要活动于南朝。其诗风清新娟丽,擅长用典和抒情,作品多描绘自然和人情。
此诗创作于南朝时期,当时社会上流行歌舞表演,诗人以此诗记录了一次在赵王面前观看伎乐的情景,表现了对音乐与舞蹈的欣赏。
《和赵王看伎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描绘,将一场歌舞表演的美妙场景展现得淋漓尽致。开头的“绿珠歌扇薄”,不仅描绘了女子的妆扮,亦暗示了轻盈与灵动。接下来的“飞燕舞衫长”,用“飞燕”比喻舞者的姿态,形象地呈现出她们优雅的舞姿。琴声随着流水而流淌,箫声则如追逐的凤凰,音乐与自然交融,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
诗中多种乐器的描写,如琴、箫,表现了古代音乐的丰富性,也体现了诗人对音乐的深刻理解与热爱。同时,最后两句“悬知曲不误,无事畏周郎”,传达出一种轻松、自在的心态,暗示对艺术的自信,尽管有批评的声音,但心中无畏。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歌舞的美,更蕴含着对艺术的热爱与追求,表达了诗人在欣赏艺术时的愉悦心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围绕歌舞的美与艺术的自由展开,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艺术的追求,传达出一种自信与从容的态度。
诗中提到的“飞燕”比喻了什么?
A. 舞者的舞姿
B. 一种鸟类
C. 乐器
“悬知曲不误”表达了怎样的态度?
A. 对音乐的怀疑
B. 对艺术的自信
C. 对周郎的尊敬
诗的主题主要是?
A. 对历史的回顾
B. 对歌舞表演的欣赏
C. 对自然的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