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4:32: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4:32:21
寄宋景濂
作者:杨维桢
一代春秋付托颛,
龙门太史笔如椽。
山河大统三分国,
正朔中华一百年。
麒麟阁上登雄将,
龙虎榜中收大贤。
试问阮公高隐传,
谁填四十满中篇?
这一代的春秋史书寄托给了颛,龙门的太史笔力如同大椽。山河的统治分为三国,中华的正朔已经一百年。麒麟阁上登高的都是英雄将领,龙虎榜中收录的大都是贤才。请问阮公的高隐传,谁能填补那四十篇的空白呢?
杨维桢(1296年-1370年),元代诗人,字子云,号华岳,晚号云峰,著有《杨维桢集》。他生于诗书之家,受传统文化熏陶,诗风清新而富有个性。
此诗写于元代末期,社会动荡不安,国家分裂,诗人借古喻今,表达对国家统一与人才的渴望,以及对历史的反思。
《寄宋景濂》是一首富有历史感与哲理的诗作。诗中通过历史人物与事件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思索以及对当时社会的关怀。开篇以“春秋”引入,暗示历史的长河,接着提到“龙门太史”,将历史的记载与个人命运紧密相连,显示出历史的权威性与重要性。
“山河大统三分国”一句,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分裂的深切忧虑,历史的变迁往往伴随着国政的更迭与人心的动荡。而“正朔中华一百年”则暗示了中华文化的延续与传统的坚守,同时也折射出对未来的期待。
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对“麒麟阁”和“龙虎榜”的描绘,展现了对英雄与贤才的推崇,渴望有能之士能够出将入相,拯救国家,建设社会。最后以“试问阮公高隐传”发问,展现了对隐士智慧的崇敬,表明在历史的长河中,真正的才华与智慧是难以被替代的。
整首诗在形式上严谨,语言上生动,意境深远,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整首诗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对国家统一、人才济济的渴望与期待,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及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这些意象在诗中不仅传达了诗人对历史与现实的理解,也寄托了对未来的希望。
诗中提到的“龙门太史”是指什么?
A. 负责记录历史的官员
B. 诗人的笔名
C. 古代的皇帝
“山河大统三分国”中,三分国指的是什么?
A. 国家分裂的局面
B. 三个历史时期
C. 三位著名的将领
诗中提到的阮公是谁?
A. 一位隐士诗人
B. 一位历史学家
C. 一位王子
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相比,杨维桢的《寄宋景濂》更侧重于历史思考与对人才的渴求,李白则通过自然景观表达对人生短暂的感悟。两者风格不同,但均展现了诗人对时代的思考与对未来的期待。